Friday 30 November 2007

林森池--重新洗牌,由頭再玩過

今次隨笈只節錄今日的電話訪問,其他訪問內容請收聽 e 線金融網。http://www.rthk.org.hk/rthk/pth/ezone/20071123.html
重點如下:
1. 林 Sir 確認第五隻腳都出埋。言語之間佢表示自己估唔到。不過雖然有五隻腳,但尚未插穿 25,600 點 (佢之前估計今次不會調整多於大約 20%)。20% 只係好大約既估計,可以多少少,亦可以少過這個數。今年八月十七日,恒指調了 16%;2004 年,三月由 14,000 調到 10,900,跌 22 %。
2. 港股基礎因素無變。
3. 日圓由 115 上到 108 (6%)。對沖基金空日圓渣期指,日圓升咁多佢地要平倉。對沖基金要沽到空突(故意沽穿支持位,等散戶沽貨俾佢地接),然後平倉賺錢。
4. 美國經濟有跡象放緩,但衰退可能性少。
5. A股十一月調整快咗(但目前仍少於 20%),係應該的。林森池認為調到四千點就差不多,調整對長遠反而好,因為無咁癲,可避免國家進一步調控。
6. 美國經濟放緩,中國出口增幅減少,但不會倒跌。
7. 次按和美國樓市問題會拖好耐。
8. 個市而家係洗牌由頭執過位。弱勢銀行股如滙豐、中銀因為有次按;航空股受沽因為油價大幅上漲。
9. 林森池為中石油平反,他認為中石油在發現南堡油田後值 $13 以上,因為油儲上升。外資唱中石油市值過大,因為用A股市值計算。中石油比外國油公司高P/E 係有理由。因為外國油公司儲備補充不足,產量亦減少(但中石油不是)。另外,中石油有政治後盾而其他油公司沒有。(例如非洲國家及蘇丹等歡迎中國買油田,但歐美不受歡迎)他認為中石油跌 28% 已足夠。
10. 弱勢股
1. 碧桂園已在九月見頂。林森池話:跌起上來,四叔都保佢唔住。綠城中國已在七月見頂。
2. 航運股、航空股被打回原型。
3. 有D股甚至跌到仲低過八月十七日,例如鋼鐵股。中鋁連跌幾個月,跌到阿媽都唔認得。
4. 石油、煤和金好少少,因為商品價格有支持。
11. 強勢股:中移動
1. 13 Nov:恒指 26952 中移動 $123.5
2. 20 Nov:恒指 26404 中移動 $125.0
3. 22 Nov:恒指 25861 中移動 $125.1
4. 中移動在每一次更深的調整中反而股價更高,證明有基金在不斷接貨。
5. 跌到阿媽都唔認得既股係被基金洗倉。
6. 基金傾向接一些有強勁預期業績既股。
12. 大市往後上升未必好似上次咁一路咁升,亂咁炒上。可能只會有個別強勢股份/行業的股票表現較好。林森池看好銀行、電訊、本地地產、保險股。
13. 市場擔心A股跌會影響保險股 (2318, 2628) 的賺錢能力。林 sir 繼續看好,因為保險股不是只靠股票賺錢。
14. 林 sir 自己繼續分段入貨,他比四叔更早開始入貨。

Sunday 18 November 2007

林森池-預測調整/為恒指估值的方法

林森池今天 e 線金融網的訪問,重點如下:
林森池已在調整的第三隻腳入貨。
一隻腳的定義:睇指數(因為指數是大約所有股份的平均值)調整落來(可能是一日,可能是連續幾日),到反彈為止,叫一隻腳。然後若反彈後再調整,跌了後又再反彈,咁就叫第二隻腳。但第二次必需跌得深過第一次先至自算係第二隻腳。如此類推。
建議一般調整應在第三隻腳時入貨。他引用一鼓作氣、二鼓衰、三鼓竭的理論,表示插到第三隻腳時,已反映了大部份的衝擊和不利情況,此時入貨,可大大減少對自己的殺傷力。
「腳」的理論只適用於調整,爆煲時並不適用。
至於調整出現時會有多少隻腳出現,每次情況唔同,要做足功課先可預測。如八月底因為對沖基金斬倉和傳統基金擠提潮,所以插咗五隻腳。林 sir 預計呢次,大約只得三隻腳(當然不排除可能有第四隻,因世事無絕對),因為現時各行業已有適當調整,太過份以及炒過龍的情況已得到充份調整。
要知道指數調整得夠唔夠,要睇個別行業。市場好專業,係呢次調整,港股係各行業都好有理據咁適當調整。例如市場預計下年鐵礦產價格上升、航運費用上升等,會令鋼鐵股成本大漲,所以基金大量減持鋼鐵股,因此今次鋼鐵股調整最大;其次是資源商品股,因為聯儲局資料(聯儲局所掌握既數據多我地幾十萬倍,資料甚至係 real-time)顯示礦產品 08 年會供過於求,尤其是銅、鋁。反而金融、電訊和地產股跌得少。
以 PEG 來計,恒指的合理 P/E 應為 22.5,因為恒指大於一半是高增長的紅籌國企。以 27,800 點恒指是 21.5 06年P/E 來計,恒指既每股盈利是 1293,07 年盈利 = 1293 x 122.5% = 1584。若恒指合理 07 P/E 是 22 倍,指數應是 34,848。若以美股 (S&P 500 + NASDAQ / 2) 的 P/E (26.5)來計,指數就是 41,976。
恒生指數的 P/E 是每年 update 一次,但美國就每季更新(最新的道指P/E 是 46 倍!)。所以睇 P/E 時要留意呢點。
林森池不睇商品股,因為他自認不夠專業。買商品資源股要好緊貼商品週期,而商品有好多專業炒家以及多種炒法。
記錄可能會有不全或有誤,詳細情聽 e 線金融網的林 sir 訪問。
http://www.rthk.org.hk/rthk/program_archive.cgi?progdir=pth/ezone&event_name

Saturday 10 November 2007

林森池

林sir話, 今次港股的調整應該在2.6 - 2.7萬點左右, 在2.7萬點左右可以入第一注.港股目前的資金太多, 溫總壓後直通車是好事, 不現港股會好快爆, 牛市玩完.現時H股和紅籌的流通量只有2萬多億, 但香港的存款有5萬多億, 但香港管理的基金有7萬多億.另外國際油元有8-9萬億美金, 只要其中一部份來香港已經令H股供不應求.而且美國股市07年的預測PE有20多, 目前恒指的PE先至是26.x, 07年的PE預期更低, 而且國企的增長扣除資產增值後, 仲有40-50%的增長, 可以國企的業績非常之好, 而且預期08年的業績都不差, 這對擁有人民幣資產的國企股有實際支持,比美股更平. 今次美元貶值會對美國股市有極負面的影響.林Sir亦估計港股會在3.2 - 4萬之間可能會爆破. 到時大家要小心睇位走人....
林森池話,面對調整,佢而家暫時仲未郁,等緊第三隻腳落來先分段入貨(星期四只係第二隻腳)。大市調整到二萬六有難度。因為美元貶值,國企實在係難得好靚既資產,如果佢係美國人,佢都會扔掉美股買國企股。佢話美股已經玩完,美股道指低 P/E 反而唔平,因為好多企業盈利不佳,而且增長有限。相比之下,港股反而平。而家港股仲係安全,應趁美股跌勢影響,趁機執平貨。
現時市場資金極之充裕,而家早咗調整係好事,個市有望可以玩耐D。林森池認為三萬二並不是這個市的頂部。他坦而自己估唔到頂,話個市可能在三萬二至四萬之間任何一點爆煲,時間預計係一年內。

Saturday 3 November 2007

聚財容易守財難

股市中賺錢很快,但虧錢也很快,而且每次虧錢大都是在賺了錢後洋洋自得之時發生的。要在牛市中守住錢財,耐得住寂寞、抵禦得了誘惑非常關鍵。
最近兩年,飛漲的中國股市製造了一個個財富神話,有人甚至感歎:“人人都是股神!”這句話充其量說對了一半,在股市中往往賺錢容易守住難。
在股市中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市場上的輸贏不是與投資者掌握的股市理論和技術分析成正比的,有時恰恰成反比。在股市中,基本分析可以告訴你哪些股票具有投資價值,技術分析可以告訴你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被市場所挖掘出的時機。你可以成為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專家,但未必會是股市的贏家。實際上,炒股對知識和智力的要求並不高,很多精明強幹的股市高手,沒上過大學的比比皆是。成為股市的贏家,掌握技術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克服自身的弱點。
說到弱點,貪婪和恐懼恐怕是人類在股市上暴露出來的最大弱點:對利潤無休止的追求,使投資者總希望抓住一切機會;而當股票價格開始下跌時,恐懼又往往占滿了投資者的腦袋。市場是由投資者組成的,情緒比理性更為強烈,懼怕和貪婪使股票價格在公司的實際價值附近跌宕起伏。投資者常因貪婪或者受到驚嚇,以愚蠢的價格買入或賣出股票。可以說,追漲殺跌是貪婪與恐懼形成的典型後果。
在中國股市中“猴子”太多,過於貪婪、急於求成的“窮人心態”使他們對股市根本沒有耐心,急功近利也就往往成為通病。股票買入後一兩個月沒有漲就忐忑不安。看著別的股票不停地上漲,而自己的股票原地踏步,心裏十分著急,於是即使虧損也馬上換股。但剛拋出後它卻又漲了,而買進的股票又陷入虧損。這樣的錯誤一次次不斷地重複,最後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對股市起決定作用的是經濟基本面。本幣升值,股市走牛,這是國際經驗。可以說,中國股市只要基本面不出現意外,中國經濟內在價值的回歸以及內生性增長所尋求的價值重估這個基本條件沒有改變,包括人口紅利、制度變革紅利等特殊條件沒有改變,中國股市就完全有可能以比較高的速率和比較穩健的方式,先上一個臺階,然後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錶,實現其價值發現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從這個方面說,投資者應對中國股市的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但需要警惕的是,A股市場存在著的“雙高”特徵,即指數點位元處在歷史高位區域、估值處於歷史高位區域。上海股市基於2006年收益的市盈率已經超過了60倍,而美國股市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的市盈率還不到20倍。因此,股市存在供求失衡風險和政策風險。
目前,支持高估值的理由主要是業績高速增長和資產注入。但我們不能對此過於樂觀。未來幾年公司盈利要持續50%以上的高速增長,才能支撐目前的股價,但是上市公司實現如此高增長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當下不少上市公司的利潤中還包括了相當一部分直接與股市上漲相關的收益。而資產注入儘管能夠降低相關個股的相對估值水平,但整體市場的泡沫成分並沒有減少。
最近兩年來,投資者已經被牛市行情沖昏了頭腦,這種情況下往往會作出最瘋狂的投資決策。實際上,正如投資者們從今年的牛市上所看到的一樣,股市變幻莫測。投資永遠是一項充滿不確定性的事業,上證指數單10月25日就下跌了近300點。所以要想守住股市中賺的錢,你就不能太自信,應該更加理性地進行投資決策。
許多華爾街頂尖的專業投資人對價值投資不屑一顧,認為自己能把握市場的每一次機會。他們的確有淵博的知識,有極高的智商,有敏捷的思維,但卻被大部分看起來保守木訥的價值投資者所擊敗。
人是群體性很強的動物。相對於占絕大多數的短線投資者,價值投資者是孤獨的。能否承受這種孤獨,是能否堅持長線投資的關鍵。耐得住寂寞的投資者,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而學會抵禦誘惑,放棄一些機會,也才能抓住一些機會。
在我看來,諸如這樣的正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心態比單純的投資技術更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養成好的操作習慣,才能應對市場的變化。華爾街一位著名操盤手曾經說過:股市中賺錢很快,但虧錢也很快,而且每次虧錢大都是在賺了錢後洋洋自得之時發生的。你的思維正確了,就能在牛市中守住所賺的錢。
何誠穎(作者為國信證券發展研究部總經理)
資料來源:南方週末

Saturday 13 October 2007

曾宪斌:做多中国、做多地产,做多财富

【曾宪斌】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多中国、做多地产、就是做多财富。今天地产财富论坛开得非常及时,地产和财富在中国人心目当中是分量相当重的,可能很多人意识到一些数字,中国人所有家庭财产当中,家庭财富当中,不动产、地产占了多少?占了70—80%,是这个分量。大概2003年有一个统计,是中国城市家庭人均财富大概是24万左右,其中70—80%是在不动产上,也就是房子,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平均每套房是在20万左右一套,而现在总的比例关系并没有改变,中国人家庭主要的财富还是在不动产上,但是它的总额,资产总额上升的速度非常快,这跟中国房价水平提升是直接相关的,跟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也是直接相关的。

【曾宪斌】中国人均收入这几年大概是这样一个比例,跟GDP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在2003年的时候,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7000元,2004年大概8000元,2005年是9000元,2006年最后没有统计出来,大概是在1万左右,最新的一个数字是到现在为止,我前天看到一个数字已经是1万多了,跟GDP的增长是相对应的。中国的房价前几年平均也是1、2倍的速度增长,最近城市房价均价大概是3000元左右,可以说中国家庭不动产的财富大概也在30万左右,如果依照70—80%的比例来看,中国户均财富已经达到30—40万,但是在中等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像首都这样的城市,近年以来房价的暴涨,使得家庭财富又上了一个台阶。这种现象是好的现象还是需要大家警惕的现象,这个问题是亟待我们整个学术界形成共识。
【曾宪斌】现在有一种倾向,或者和房价上涨有完全对立的看法。其中刚才王秘书长引用某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说如果中国房价上涨很厉害,是一场灾难,会把中国人的财富都给耗尽了,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现在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中国人一种惯性思维,特别是有一些经济学家,就是穷惯了不敢富,站惯了不敢坐。当我们外汇储备达到1.3万亿美元的时候惊慌无措,当我们的证券市场上到3000点、4000点的时候惊慌无措,当我们房价一步一个台阶在上涨的时候惊慌无措,这种惊慌无措不只是个别人,从政府某些领导,某些部门到某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经济专家,有的甚至是惊恐万状。什么叫惊恐万状?财政部530半夜鸡叫就是一种惊慌万状的表现。就是对目前的形势到底应该怎么判断,中国人多了一点钱,多了一点财富到底好不好?现在财富这种积累的速度比较快,到底正不正常?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曾宪斌】我可以先下一个结论,中国目前的房价总体上不高,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最好的特大型的都市,房价是严重偏低。中国人的财富现在不是太多了,而是还不够。想当年邓小平率连大代表团去开会的时候,整个代表团好不容易从国家外汇局拿出1000美金作为全部代表团的零花钱,实在是太捉襟见肘的,邓小平把他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补贴一下,为什么中国人的东西就不值钱,为什么我们不能值这么多的美元,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转折,这个转折改变中国的速度和面貌会让所有的人,全世界的人目瞪口呆,但是我们穷惯了不敢富,站惯了不敢坐的这些人他们眼睛有白内障,他们看不清楚,自有中华民族以来,三皇五帝到如今,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直到明代中国GDP总量占全世界50%以上,到了康熙中国GDP还是全球第一,中国的沦陷、中国的撞腰只是近几十年以来的事情,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经过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经历了建国,经历了改革开放,整个民族通过这100多年恢复元气的过程,现在正处在大国复兴崛起最关键的时候,中国再过十几年中国GDP总量将由现在世界第三位可能要赶上第二位,可能要和美国并驾齐驱,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中国正在发生这么伟大的变化,还是用常规的思维来看中国发展的现象。
【曾宪斌】比如说我们的股票,我们的经济发展从1998—2005年,这几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150%,但是这一个阶段作为我们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这时候不但不能体现中国增长的速度,相反从2001—2005年7月份,我们的股票市值跌了60%,这个时候我不知道那些经济学家跑到哪里去了,以徐小年为代表的千点论者,代表国际利益集团不断打压中国证券市场,不断把中国最有价值的证券公司,中国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不断打低,打到900多点的时候谁来买股票,机构死了,基金
死了,股民死了,谁来买,外国的资本家在买,外国资本在大肆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大肆掠夺中国的优质资产,那个时候万科才1、2块钱一股。我们中国当代几乎可以说,中国人需要指点迷津的时候你找不到他们,我非常痛心中国资本市场打到900多点,反而其实4300点的位置只是说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150%的增长,股票掉到60%,恢复性正常应该到这个点位了,什么叫做泡沫?完全是胡说八道。
【曾宪斌】中国正在发生伟大的转折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事件就是即将明年要召开的奥运会,像当年汉城奥运会一样标志着韩国的崛起,把中国暴露在整个全世界的聚光灯之下;第二件重大事件就是人民币升值。有人讲股权的启动是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虽然很重要,但是不是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民币升值。什么叫人民币升值?中国一切的现象就是以人民币升值为龙头,一边是证券市场,一边是股票市场,后面跟着猪肉、副食品、粮食不断的升值,不断的涨价,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很简单,中国的东西开始值钱了,中国东西本来就应该很值钱。
【曾宪斌】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到底高不高?为什么说我们现在证券市场不高,我们的房价不高,只要人民币升值这一个东西没有停下来,大家记住只要人民币升值一天没有停下来,我们的房价,我们的证券市场就一天不会停止往上走的步伐,那些半瓶水的经济学家、证券专家在这里鼓吹价值投资论、什么估值,什么泡沫,不懂得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思维,传统的概念,已经统统见鬼了,要用传统的标准去看中国的房价,中国的股市,你根本是看不懂的。日本、台湾、韩国,当它人均GDP达到2000美金的时候出现了黄金十年,不管是股票还是房价一般都是涨10倍、15倍以上,中国证券市场从980点到现在刚刚五倍,而这五倍至少有一半左右是恢复性的从我们本来就不应该那么低,实际上如果真正从恢复性价格回归到3000多点,到现在不到一倍。我们整个面临什么样的局面?第一,人民币对外在不断的升值,对世界主要货币美元在不断升值,为什么人民币会升值,我们讲一个非常浅显的比喻。中国人的收入大概是美国人的1/10,中国的物价水平大概是美国的1/5,在中国买一个汉堡包,如果中国人的工资是1000元人民币,1元钱一个汉堡包,中国人1000元人民币可以买1000个汉堡包,但是美国人的工资比中国人的工资高10倍,他是1万元人民币,他在美国买汉堡包,美国汉堡包是5元钱一个,他1万元人民币可以在美国买2000个汉堡包,但是如果他的美元换成人民币进入到中国以后,他1万元人民币可以买多少个汉堡包?1万个汉堡包,这是人民币内在动力所在。
【曾宪斌】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资本不断蜂拥而入,来大肆抢购中国的人民币资产,而他们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前面不断为他们的利益集团鸣锣开道,证券市场的徐小年,房地产市场的谢国忠,谢国忠年年说中国房地产有泡沫,年年让他失望,但是他还年年厚着脸皮讲,他背后的集团大肆收购中国优质的资产,从广州到深圳,从深圳到上海。这背后一个概念是资产全球共振的概念,也就是中国人民比资产中心已经不能单纯看国内的过去的标准来衡量,要用过继的标准来衡量。比如说我们讲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反映全球资产共振的是我们的艺术品,像吴冠中、齐白石等的画在内地市场拍卖的时候,比如说去年10万,今年12万,明年14万,这种算术级别的稳步增长,但是这两年突然发现一个现象,吴冠中的画在国内拍几十万了不得,突然嘉士德拿他的画到伦敦去拍卖,拍卖多少?不是几十万,是几百万、几千万,最近一幅画又创造一个记录,吴冠中的画是4000万。
【曾宪斌】包括我们的房产,我们优质的房产,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中国最优质的房地产的市场,什么叫最优质?买房子买的不是房子,北京的房子和贵州的房子,钢筋水泥的价钱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它是3000,你是3万,因为是北京,中国就这么一个北京,就这么一个上海,你买的是北京,为什么要贱买,中国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建设起来最优质的资产为什么要贱买,我问一问。伦敦最近有一个报道,伦敦富人区一个两居室卖多少钱?700多万美金,如果两居室70平
方米折合人民币是4000、5000万,大概是几十万至几百万一平方米,北京才多少。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中国日益崛起,作为世界的中心大国,它的首都为什么这么便宜,所以中国北京的房价在我去年讲课的时候西四环还有不到1万元的房子,最近一个数据来看五环之内基本上没有一万以下的新房,北京在五年之内不见2万的房子,北京的房子目前的程度涨到4、5万元一平方米我认为才稍微合理一点,现在不是偏低是什么,这是从全球共振的角度来看。
【曾宪斌】你说市场共振你比的是伦敦,说太高了。我比一下上海,现在房价中心区大概是在2万元,外面古城区大概是1万元,全世界能跟上海相比最典型的城市是哪里?印度孟买。孟买是印度人引以为傲的城市,早几年印度说我们要赶紧走,再不走中国就要赶上我们了,那个时候他们以为中国不如印度,说再不改善中国的上海就会赶上印度的孟买,可见两地虽然连山连水,但是多隔膜。后来他们的记者团到上海一看目瞪口呆,孟买在全方面,特别是市政配套方面落后上海最少20年,但是孟买的房价,海边的房子12万一平方米,城区的房子,中高档公寓4—5万人民币一平方米。凭什么我们中国最优质的资产要贱买,我就搞不懂了。凡是认为北京房价高的,让外国人廉价买去房子的,凡是说上海房很高,让外国人抢购上海房子的,都是卖国贼,都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就这么简单。因为北京不属于北京人民,上海不属于上海人民,准确地说北京的商品房不属于北京的中低收入人民,上海的商品房不属于上海的中低收入人民,当一个城市80%的人买不起商品房的时候才趋于合理,现在才慢慢趋于合理,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成功人士。我的讲话和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是非常冲突的,但是没有办法,历史的进步一定要付出道德的代价,我们正在付出道德的代价。所以在座的各位你们的亲戚朋友问上海、北京的房价高不高,你告诉他买得越早越好,只会买贵不会买错。不论我今天讲话言词多么激烈,但是从历史的角度回头来看会发现曾宪斌的讲话太对了。
【曾宪斌】我们再看内需,内需牛教授已经谈到了城市化的进程,这些大家都谈到的我不谈。我只是说人民币现在对外是在不断的升值,但是对内是不断的贬值,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通货膨胀的周期,任何人都不要留人民币在银行的存款上,存款就等于像冰一样在消溶,因为银行存款怎么样也赶不上它通胀的速度,劝你们和你们的家人千万不要在银行的存款里面留一分钱,十几年前的100万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元,现在正在进入加速溶化的过程,对内是这样的。比如说加息,加息以后好像跟我们CPI通胀指数相对持平,哪里可以持平,怎么可能持平,你要知道我们CPI根本就不包括房价,很多东西根本就不包括在里面。如果把房价放在里面,CPI怎么可能是3.5、3.6%,开玩笑。5年前能买一套房子的人,今天可能只能买半套房子,再过三年只能买一厕所,再过十年你可能连一个储藏室都买不到,所以我们CPI是严重扭曲人民币不断快速溶化和贬值的这样一个现象。深圳房价上半年涨了42%,没有计入CPI里面,没有计入到消费指数里面,所以我们现在统计指数都严重误导消费倾向。
【曾宪斌】这两大类趋势,导致中国房价股票市场为什么出现银行不断的打压存款,中国股市就是一个不断从银行存款大搬运到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过程。这跟上市公司的业绩、价值毫无关系,那些泡沫论者难受死了,那些看空的人从2000点看空,现在从3000点看空,不断看空,不断踏空,把他们气死了。前几天广州有一个经济学家,他研究易经说中国股票达到5000点立刻崩盘最少达到3000点。那天我的朋友发短信告诉我,我只回了几个字,“无知者无畏”,我说不知道雷多先生跳楼否
。京城四少魏杰曾经2001年就上书说中国的楼市太疯狂了,泡沫太严重了,北京楼价太高了,如果明年北京楼价、股价不破灭,我魏杰跳楼,以他为代表的人到现在也没有跳楼,谢国忠也没有跳。但是现在北京大街上满街都是眼镜碎片。
【曾宪斌】我只说一个观点,国外上市公司只有4000—5000户开户数,大家知道中国开户数有多少?中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也很好计算,读小学三年级就会计算,中国现在开户数达到了1.1亿户,中国上市公司是1507家,1.1亿户除以1500是多少?75000、76000、78000,是国外成熟市场开户数10倍以上。什么是流动性强?目前股票存量资金已经可以把股票上证指数推到8000点以上,根本不用费劲,他们懂不懂?所以中国连半吊子的经济学家都很难找到,我绝对不是苛求,我说的是实事求是,没有一个人有真知灼见说这个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东西。
【曾宪斌】为什么中国的房价政府怎么调都调不下来,为什么?真的是地价高吗,国土资源部的部长对中青报的记者说到如果现在国土资源部所有的土地都零地价出让,房价会怎么样?中青报的记者想一想哑口无言,为什么?很肯定的告诉你们,如果现在中国所有土地是零地价,北京的房价依然会保障,因为经济学有一个1+1=2基本的常识,我们统统忘记了。价格到底由什么决定的?价格跟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只有一个东西它是最关键的,就是供求是最关键的。中国现在每年大概需要1000万套住宅,还不包括海外虎视眈眈来抢购中国物业的资金,中国目前只能提供400—500万套,缺口一半,这就是中国房价为什么会一路高歌,不可逆转的一个根本的原因,这些人懂不懂。
【曾宪斌】当然所谓懂不懂里面有几种情况,一种就是像谢国忠这样,他们本身就是国际利益的走狗,包括前一阵公布的人居信办11个,背后却是卖国际避孕套的公司,还有以易宪容搏出位迎合亲民秀,据易宪容的同事讲他自己并不认同他自己的观点,但是要出位,更多是人云亦云,不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站惯了就不能坐,这是我演讲的大前提,为什么我们要做多中国,做多地产,这是历史条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大的背景,中华民族不能错过这十年,不能够错过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在座的开发商也不能够错过做多自己财富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在座的可以讲,这一辈子就这一次,错过就没有的。
【曾宪斌】股票市场你如果知道一、两年,不要听那些做空派的鼓噪,从1000点买进到满仓现在不要动你看现在多少了。但是现在的经济学家太坏了,表面是替穷人说话,实际上为富人做事,表面上是为穷人做事,但是实际上为富人做事。比如说4000点的时候财政部半夜鸡叫的时候谁买在买股票,在3000点、4000点的时候都把谁套住了,把散民给套住了,因为那个时候以格林斯潘为代表不断鼓吹中国泡沫,为什么那个时候鼓吹?因为他们在3000点之前全部撤退了,他们为了要重新进来必须要把股票打下去。现在他们是满仓的,前两天召开一个论坛就是国外基金经理参加的一个论坛,前天晚上中央2台还谈到,各个大证券公司理财专家的观点,他们现在说中国是价值重估的时代,说现在不高了,为什么?他们在满仓。我们一定要留一点清醒的脑子来看这个世界,来看这些人表演,我们自己不要上当。
【曾宪斌】在这种背景之下,我觉得我们要做多中国,不要把财富拱手让过外国。中国有很多股票,像中国铝业,几十天之内翻一倍,市盈率是很高了。我觉得高了好,为什么?因为现在国外很多资金要在收购,我们价格很低都间买了,除了政策上的反垄断法国家赔偿以外,我们资产这么高你要不要,有什么不好,我们东西贵了有什么不好,我始终想不明白。所以我们个人公司要抓紧机会,在座的各位公司怎么才能做多?你们以前做房地产其实也在积累财富,今年一个亿,明年两个亿,后年三个亿,也在做,但是现在我说做多中国、做多地产、做多财富,不是这种数量级的变化。你想一信,如果你投资股票市场,在2005年1月份投进去,中间不断看空,反反复复可能现在就是翻一番,1万变成2万,但是真正做不要从牛背上掀下来,稳稳骑住万科,稳稳的持住股票都能变成5倍。所以我们在座的公司以算术级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么好的市场,这么多人口需要住房,国际资本这么眼红中国人民币资产,你当然可以赚钱。但是我说的做多,不是这种算术级的增加,应该是几何级的增长。什么是几何级的增长?看看中国富有人榜有50%以上是因为从事地产进入富人榜,而进入中国富人榜前几位的,进入前十位的又是通过做多,也就是几何级的发展使他自己的财富几何式的增加。
【曾宪斌】所以今天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样做多财富。做多财富有两个问题需要讲。第一,一定要转变我们的思维,转变我们的观念,一定要转变,从常规的手段,常规的标准,常规的思维,不可能做多地产。为什么?首先如果你看空这个市场,你认为中国的房价很高,经济过热,你很有可能就不会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上。我最近发现很多老板,他在游移观望,觉得房价这么高,宏观调控会不会继续打压,首先要坚定看多中国,看多中国的地产,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
【曾宪斌】第二,就是改变我们惯常的思维完全改变。有机会你们到清华听我三天课,今天我只对某一个问题点题而已,比如说我讲买地的问题,我最近和很多开发商交流我发现,很多开发商招拍挂的时候已经拿不到地了,为什么拿不到地?因为他们用通常的一些观点,一些标准去看地价的价值,然后发现这个地价竞拍的时候,别人是以高出他们想象的这种地价,高得多得多的价格拿走了,如果还用传统的思维拿地你已经拿不到地了。上海最近一块地楼面价是1.25万,半年前华润在这个地方拍卖一块地拿下来6000元,如果通常的思维不可能想到半年地价翻一倍以上。在上海南京路有一块地块163地块,楼面价是6.6万一平方米,常规思维已经拿不到地了,所以要改变我们的思维。就是怎么样评估这个土地的价值,我们过去所谓的常规思维是什么?是一种静态的思维。就是旁边一个楼卖5000元,地价成本应该占30%,地价大概是1500元左右的楼面价,根据这个反推这一块地多少钱一亩,大概是将近1000万一亩,这是常规的一种对土地价格的认识,你这样拿地已经拿不到地了,没有你的份了,不要去交保证金,那是白交的。绿城拿上海那一块地他是怎么考虑的?他绝对不是靠这个办法,一个土地用四种办法评估,第一种就是静态的价值,第二就是动态的价值,第三还有土地品牌的溢价,第四还有辩证的价值。什么叫土地品牌的溢价?就是万科在任何地方卖的房子都比别人卖的房子高1000,这就是土地品牌的溢价,什么叫辩证的价值?你可能盖写字楼,可能盖酒店式公寓,我的
收入比你高等等。也就是说普通的传统思维你已经拿不到地了,进不了门了。
【曾宪斌】我们对市场的看法,我们的客户在哪里,必须要颠覆传统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房地产是不动产市场,不动产市场的客户主要是以原住地,就是项目所在附近,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在铁道大厦,铁道大厦做一个项目,周边的人作为一个客户群,这种思维已经过时了,我们的客户随着交通、通讯以及观念的变化,这种原住地不动产的客户思想已经彻底过时了。香港人到深圳买房,深圳人到广州买房,上个月广东房地产销量大概是53%的人买去了,广东人到其他地方买房,买房已经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投资。黑龙江跑到上海去买房,是为了休闲,第二套居所,第三套居所,就是这些东西的市场观念已经彻底的变了,你如果不变你就不可能做好今天的房地产,我们市场的观念要变。
【曾宪斌】我们营销手段要变,什么样的营销手段?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网络、手机短信。我在丽江有一个项目,离四方城只有几分钟的路,抬头就能望见玉龙雪山这样一个好的别墅项目,你们猜卖多少钱?还不得卖1、2万元。我告诉你2700元都卖不出去,为什么?他卖给丽江市民,我告诉他丽江不属于丽江人民,而是靠网络发布,迈向全中国,迈向全世界,香港等老板过来一个人十几套的扫掉,问还有没有,太便宜了,营销手段要发生革命。我们现在诸多的财富一定要转变我们的观念,
新的思维。
【曾宪斌】另外我再介绍十大超常规增加财富的盈利模式。这是我最新研究的心得,中国富人榜,福布斯富人榜张英他的公司突然在香港上市,屁股还没有坐稳又冒出一个25岁的小女孩资产远远超过张英700多亿资产,这个人他是代表家族持股,他的爸爸是碧桂园的老板杨国强。我在这一刻看后面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在福布斯富人榜的前面,不过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最长时间就是万科、中海,也不过20年的时间,为什么他们做得这么快?我开始在里面研究超常规发展的模式,在座各位如果你们现在还以算术级的增长模式,今年1个亿,明年2个亿,后年5个亿,5年以后、10年以后你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占不住脚了,会扫地出门,为什么?因为现在房地产集中垄断的速度越来越快。北京在五年前可能3、5个亿还可以进入北京房地产,现在3、5个亿千万不要进入北京房地产,人家会笑话你的。所以你们算术级增长,你们虽然也增加一些,但是只能安享晚年,但是不要进入房地产市场。我从香港就可以看到,8家房地产公司垄断了香港80、90%的房地产市场,我说国内也会这样,国内现在广州几家房地产企业已经基本垄断广州市场,北京2—10名这9家加起来的销售额不到第一名的一半,不到星河湾的一半,什么叫赢家通吃,太可怕了。所以是不是做多地产,已经不是你们公司是否可以挣钱的问题,而是公司是否能生存的问题。所以我们既面临机遇,同时又有生存的压力,做多中国,做多地产,才能做大我们的财富。
【曾宪斌】我简单说一下十大盈利模式,十大盈利模式我可以出一本书,可以讲一天的课。以杨国强为代表的碧桂园是什么?是低地价的盈利模式。杨国强的碧桂园,它的土地价占整个售价的7.3%,你们自己能不能做到自己想,现在中国大城市大概是40—50%,一般的中小城市房地产大概是30%左右,人家是7.3%。怎么获得的,这个过程我不说,也没有时间说,我只告诉你们这种模式。
【曾宪斌】第二种模式是以万科、中海、绿城为代表,立品牌企业获得超常发展的一种模式。万科在任何地方售价比别人高1000,甚至不只1000。万科今年在27个城市布局万部,今年销售额大概是400个亿,明年万科要到1000个亿,什么叫赢家统吃,以万科为代表的企业扩张,品牌溢价加品牌扩张的模式,过程我不说了。
【曾宪斌】第三是以星河湾为代表的这种产品品牌扩张模式,星河湾以前这个老板是搞建材的没有搞过房地产,广州星河湾和北京星河湾奠定了他在全国房地产龙头的位置,项目品牌实行了溢价和张。
【曾宪斌】第四模式以广州恒大集团和新疆广惠集团为代表,地价也不低,工程质量也不是最好,但是没有别的,它就是便宜。旁边的房价是3000,万科是4000,我就2500,你2500,我就2300,所以如果乌鲁木齐有100套房子广惠占了80套房子,这是广惠模式或者是恒大模式,也就是低售价的模式。
【曾宪斌】第五种以顺驰为代表的速度为中心,顺驰不成功的问题我们不说,但是单纯放言3年之内达到全国销量第一,3年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来说是成功的,顺驰就是一切以速度为中心。
【曾宪斌】第六种叫长尾模式。什么长尾理论,就是每个市场里面都有多头市场,说通俗一点就是红海和蓝海,再说通俗一点就是有热门市场和冷门市场,怎么样避开热门市场,抓住冷门市场。比如说做广告报纸、广播、电视是热门,但是有人在农村的墙上刷红桃K,黄金搭档这是没有人跟他争的,这是长尾理论,使得中小企业获得超常的发展。比如说在三亚开发一个项目,从市区到亚龙湾中间,离亚龙湾10公里,离市中心也是10公里,三亚卖的第一是海景房,河景房是第二,山景房是第三,山不靠的是四流房价,但是在那里卖到河景房的房价,也就是抓住了老年人住宅市场,中国老年人已经超过1.4亿多。
【曾宪斌】第七种就是房地产金融模式,怎么样通过信托、上市、发债券、私募等等,有多少钱就借多少钱,有多少钱就筹多少钱,当今房地产市场有地才有地位,怎么样想办法各种途径拿钱。最近金地集团为什么能够成为房地产第三强,除了别的原因之外,他们不断大量募集资金,他今年仅仅半年时间已经三次募集资金,前一阵子180亿,最近又发行10几个亿的债券,前两天又上市增资50多个亿,只有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大量吸纳资金才可以做大,金融市场才能超几何式的发展,千万不要想自己的钱,自己的钱做不了多少项目,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有限,就活几十年,工作就是40年,黄金时段就是10几年,做一个项目3、5年过去了,赚了1倍,剩下的3、5再做一个项目赚了1倍时间就过去了。可是杨国强袖珍项目就是3500亩,一般性的都是1、2万亩,人的生命怎么样让他扩张。
【曾宪斌】第八种模式是一级开发模式。什么是一级开发?就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就把土地控制起来,谁要进去就跟我合作。
【曾宪斌】第九种是特区模式。什么是特区模式?比如说前两天也是这个组委会组织的一个论坛,有一个听客就跟我讲,现在在东三省改造棚户区,棚户区有棚户区的政策不用招拍挂,只要拆迁拆得动,拆完了就可以建,无数的优惠政策,这个女老板原来只是国有企业的一个副总,她身上只有几百万、一千万的资金,但是通过特区的政策,她已经做成了两个大项目,现在把整个吉林市棚户区的政策统吃。这种政策以前有很多,比如说破产企业兼并政策,又比如说烂尾楼我带一些开发商在深圳、三亚、海南,海南当时烂尾楼是最多的,政府给了很多的政策,比如说连土地连带主体的楼面价只有200元,再加上200、300元就可以卖了,卖1300、1400元就可以卖了,这是特区模式。
【曾宪斌】第十种就是类型开发模式。里面有很多种,一个是租用地,一个是工业用地、教育用地、旅游用地、发现新大陆用地,什么叫发现新大陆?我们国家经常在有一些地方待开发,正在开发的时候你要抓住这个机遇。比如说谁在80年代抓住了广东,谁在90年代抓住了浦东,谁就能够发现新大陆,就能够超常发展。当年有一个香港人用了400万买了400万股万科的股票,到现在已经20个亿。比如说现在的环渤海圈是中国十一五重化企业云集之地,前两天我开完会过去看太大了,一个曹妃甸首钢搬进去,有中国最大的深水港码头,还有10亿吨的油田,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新大陆。包括最近国家鼓励国内资本往外走,到非洲、中东去投资,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我了解情况有很多的机会,包括最近国家立项准备修第二条京沪高速,立项一公布又是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可惜没有时间一一展开来讲。
【曾宪斌】我要讲做多中国、做多地产,首先要看好中国,看好中国地产,这是第一;第二要有超常规的思维,从看地、招拍挂到营销手段,到市场的定位以及怎么样开发的模式都要来颠覆性的革命,你才能够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才能够真正做多我们财富,做多我们地产,做多我们中国,你不做多国外资本也来做多,为什么让他们做多,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做,一定要改变穷惯了不敢富,站多了不敢坐的心态。谢谢大家!

Sunday 7 October 2007

風高浪急

恆指27831.52點,到了現在嘅市況,已經風高浪急,上升得快要下跌會更快,根據過往大市週期,下跌時嘅速度一般都會比上升時快。人們就好似要嚮火場逃生一樣,爭相逃命,互相踐踏,令到跌市時傷亡嚴重。所以應該趁人們正在興高采烈,未有離場意慾之時,自己開始部署離場及好好準備重新入市嘅策略。

恆指市盈率到了大約二十倍嘅水平、全民皆股、股價瘋狂上升、不停有新股上市、大財團抽水集資等等,都說明了現在嘅危險水平。

到了恆指近28000水平,再上升的空間巳經不及下跌的,值搏率低,但風險高。

一直大升嘅股市,巳經沒有任何合理基夲因素可以分析,如市盈率太高及未有盈利支持,就算技術分析都冇用,根本太多消息左右,內地加息、美國減唔減息、十七大開會、宏觀調控嘅影響都冇得計。

咁現在有乜可做呢?沽曬啲貨,然後等跌市?咁做法可能係太悲觀啦。下回再談吧。

Saturday 6 October 2007

鄧 小 閑 - 財來有方

每年我定時收到股息,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及有意義:
1. 不勞而獲:只要持有優質股票,就會收到股息。不需要朝九晚X地工作,日日看老闆臉色,收工後帶著半條命返家。
2. 公平放心:股息比工資更令人感公平放心,多些股票、多些股息,打工賣命是否多勞多得,當你著重工資時,就會懷疑老闆是否公平,大胸女秘書的工資是否比自己高;本想「小國寡民,不理世事」,奈何公司一時裁員廋身,一時又合併重組,真是過得初一,未必捱到十五。
3. 改變命運:此話雖有點誇張,但必須明白奴隸獸出賣勞力、尊嚴的生活往往是世襲,若果要改變下半生或下一代的命運,必須把重點由工資轉往股息,由出賣勞力轉變為擁有賺錢機器--大企業的股票。
4. 長期收入:無論年紀有多大,我也會收到股息,即使60歲、70歲,甚或死後,家人也會得到股息,相反公司對你再好,退休後就再無賓主關係,打工仔若理財不善,隨時手停口停。
5. 簡單方便:香港股民不需為股息交稅,股息準時存入銀行戶口,股東可安心花費,第二年又有股息收入,還可能有大於10%的增長,真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感覺。
6. 自由及安寧:只要有穏定可靠的股息,不必再担心股價大上大落,今天下跌了的股價,往往是短暫,只要股份能有不斷增長的盈利及股息,股價還是重上升軌,實在不值得為股價升跌勞神操心,担驚受怕。

對小股民來說利用股息過活,實在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感覺,克勤克儉才積得數萬元,買股收息,一年才得一千幾百,又有何用呢?
但我想法完全不一樣,買股收息,最初的幾年,的確收益有限,十八年前《滙豐》股價約為7元多,現時股息一年也近6元,相信再過兩年,股息就會升至7元多,換句話最初投入10萬,二十年後,每年股息已相當於從前的總投入,以後的日子股息還繼續增長,再過五或七年,股息的收入又可能翻一翻。現在所提是股息收益,資產的升值還没有計算。(可看網誌『大茶飯……21』)
二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但時間總是要過,而且耐性是得到獎賞,每年也有股息消費。以股息為主的投資方式也可以很靈活,可以把股息袋袋平安、亦可再投資,或以股息支付孖展利息,買更多股票,這可算是一種簡單的財技。

別人低買高沽,賺取差價時,我則努力建立我的資產,製造穏定而強勁的「現金流」。經過幾年時間,我已習慣這種方式,對股價上落已不太在意。散戶面對獲利股份難免心癢癢,想獲利回吐,再趁低吸納。若果真正做到未嘗不是樂事,但投資者必須明白當中也有風險,股巿往往波動難測,真的不知道伊朗何時會煶練花生油、北韓無聊放炮仗,股巿就是受這些無無謂謂的消息影響,但這會令《滙豐》盈利減少,派息下降嗎?

過往我和很多小股民一樣,常以本錢少為理由,不停炒作,鑽硏各種技術分析,捕捉巿塲走勢,以為只要堅毅不屈,努力嘗試,終會殺出一條血路,但這實在是一個「為錢而工作」之法,太過勞累,要求太高,絶不是「錢為我工作」的方法,縱得錢財亦是勞心勞力的辛苦錢。況且投機炒賣能有大成絶不容易,世上很多窮人都曾炒金、炒股、炒外滙,出色的投機者索羅斯在英磅貶值一役獲利甚豐,轉眼又失意於俄羅斯的金融危機。

簡單來說,股息為主的投資概念是一個「絶對」而真實的的投資概念,即一筆資金能創造出來的財富,並可以真實地反映在你的銀行戶口中,受你支配。陸叔(陳永陸)和很多股民都會以手上擁有的股值,和大巿及最初資金相比,衡量投資成績,這種成績是相對性並隨時因大巿下跌而逆轉,這種「相對」而非「絶對」的觀念使散戶輕視風險,難以避開股巿泡沫。

古語云:「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與其不斷炒賣,出賣勞力,不如努力建立穏健的「現金流」,一旦完成目標(例如10萬股《滙豐》),你就會發覺錢像是「天上掉下來、樹上生出來」。

鄧 小 閑 - 與羊仔玩遊戲

10萬股《滙豐》是我的目標,若目標是可望而不可得,是幻想而不是理想,非一般打工仔可以做到的,實在是太無聊,没意思。
原則上只要不斷買入,必可理想達到。早前曾提及孖展的方法,擴大低價買股的效益及縮短投資時間,若再加上博弈論(Game Theory) 就可以把完成目標的時間再一步縮短,股民更有成功希望。
博弈論是對於遊戲參與者思想、行為和反應的硏究,在股巿中有重要作用,畢菲的「巿場先生」(註一),和及索羅斯的「巿場反射理論」及「榮枯相生論」(註二),也可說是博弈論的運用。
投資者與「其他股民」做交易,畢菲特稱「其他股民」為「巿場先生」,也有人稱他們為「羊群」,他們對大巿樂觀,有信心時就會互相競投出價,不惜高價買入股票,當他們感到悲觀,恐惧時就會賤價出售股票。他們的心理及行為經常被老練的投資者所預計及利用。
進取投資者會利用羊群出錯,找到最佳買入價買入,最佳沽出價沽出,就可得到額外資金買入更多股份,這跟短線客低買高沽,賺取波幅,是有很大分別,長線客沽貨是為了一個大跌巿的機會,一個令資產倍增的機會,相反繼續持貨只是冒股災的風險,股價飈升再高,也難逃暴跌的一日,低買高沽要瞄準價位,但對長線客而言,即使是20%的偏差,仍大有可為;相反短線客往往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險買入,或放棄潛質未現的股份,對於真正有巨大回報的交易並無細心留意。
股民要勝出股巿遊戲,必須避免成為羊群的一份子,做出愚蠢行為,反過來,要利用羊群出錯時機,依照以下路線圖,小心進行,累積10萬股《滙豐》對一個收入微薄的打工仔是極可行及風險低:
1. 選取優質股票,等待好時機(股災)來臨
2. 利用孖展大手買入,
3. 股災過後,股價慢慢穏定回升
4. 再利用回升股價,加大孖展買入更多股票,
5. 同時把股息及工資償還借貸
6. 當股價上升至合理水平,就要停止買入,保持資本在安全邊際內
7. 耐心等候高位沽貨獲利,因股巿可能繼續升温,越升越急,
8. 切忌過早沽出股票,但同時避免撤出太遲,
9. 一旦決定撤離股巿,就要耐心等待股災出現,這只是時間問題,
10. 面對大旺巿,股民作壁上觀,心中有股而手上無股,對短視的羊群來說是一種折磨,很多股民就因把持不定而遭股災吞噬
11. 股災出現,優質股於極短時間跌到低點,再穏定回升,質素差股份將繼續下跌,直至本身業績改善,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投資者應迅速買入優質股,當然事前的預備工作及計算不可少。
很多股民不能成功,因為兼顧太多股票,太多買賣,未能集中處理重要、有價值的交易,叧一原因是他們經常有太多資金,找不到出路,若股民於股價偏低時以孖展買入股份,就可以替日後多餘資金找到出路,免卻高價入貨的風險。
風險問題
世事往往是知易行難,看到的是否真的可以做到,整個過程由解決炒股二難起步,若真的做到,投資者已是Nothing to lose,堅持把資本留於安全邊際內,不高價追貨,將要面對的風險不會太大,這是1至6項內的工作,並不複雜。若投資者失敗或放棄7至11項內工作,遇上股災也不會有大損失,手上的股數没有改變,只是巿場價值的暫時急跌,優質股如《滙豐》很快又會重上升軌。
很多財務顧問或保險公司的投資計劃,經常標榜穩定可靠,事實是風險極高的投資,因為時間太長而每年又要供款,投資者一旦改變計劃,中途棄權,所有的供款就會化為烏有,相比這個10萬股《滙豐》的計劃,資產一直掌握在投資手中,可以隨時停止或沽貨套現,投資者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註一:1987年畢菲特借用格雷厄姆「巿場先生」一 詞,向股東解釋巿場價格的非理性。
註二:『黃金夢碎(34)』已有提及。

《財富》排出十大讚賞中國公司 SOHO中國列第九

房地產門戶-搜房網 2007年09月25日09:49 SOHO中國 王亦丁

有錢不一定就能讓人尊敬。有了錢,除了讓外人尊敬,連同行們也心甘情願對自己豎起大拇指,那就不是一般的“人精”了。做公司與做人一樣,國內年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公司多多,到底哪幾家最受同行商界人士的讚賞?它們受讚賞的原因又是什麼?
今年10月,《財富》與 Hay(合益)集團合作推出首次“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榜單,揭曉了這個謎底。

NO.1 海爾:日日思變革創新
多年來,海爾集團一直以通用電氣為榜樣,後者在8年裏6奪《財富》“全球最受讚賞的公司”冠軍。如今,海爾家電的規模已經超過了通用電氣這位北美市場的老大,逼近世界白色家電三甲的位置,營業收入也達到近130億美元的水準,距世界500強只有一步之遙。海爾的海外收入、品牌價值也蒸蒸日上。
海爾卓爾不群的秘密到底在哪里?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給出的答案是:“不斷的變革創新”。這種變革思想不僅是針對產品,而且貫穿到了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張瑞敏率先提出了“全心全意為您服務”的品牌形象,精益求精地構建品質和服務體系,保證海爾免於陷入“價格戰”的泥潭。當更多的中國公司利用OEM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場時,海爾卻在美國建立工廠並嘗試海外收購,它的雄心是建立與當地文化相融共生的海爾品牌。很難找到像海爾這樣不斷創造奇跡又打破奇跡的公司了,而這也是其不斷領先並獲得商界尊敬的重要原因。“原來可能認為這水準已經不錯了,但現在要時刻把自己同國際化對標。”張瑞敏說。

NO.2 聯想: 把財富分給員工
這家中國本土的PC製造商因為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而邁進世界級公司的門檻,並在縮減成本、引進高管、整合資源方面頻頻出手,讓全球商界感受到中國本土製造商國際化的勇氣和能力。不僅如此,如果回頭看,這家脫胎於一家科研機構的公司,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它組建的一個規模巨大卻投入不多的分銷和零售網路,在20世紀90年代主導了中國的個人電腦市場,並躋身于中國的明星公司之列。
與四通、方正等其他同時代公司相比,聯想的特別之處在於知識型的領導層。公司主要創始人柳傳志說:“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而制度的本質是對一把手的制約。”1994年,聯想率先進行產權改革並在香港上市,職工擁有35%的分紅權,這為公司日後騰飛插上了雙翅。此後,公司內部建立了規範化、科學化的管理機制,領導力、360°評議、六西格瑪等先進的人才激勵理念融入聯想的公司文化。近兩年來,公司的國際化成為聯想打造國際化團隊的契機,一批原戴爾的高層被吸引進入聯想的團隊,與全球接軌的高管薪酬和企業年薪制度為聯想的全球化運營提供了基礎。

NO.3 寶鋼: 全球化運營
寶鋼的目標是,到2010年,核心業務的年銷售額能達到180億美元。這將使它與韓國鋼鐵巨頭浦項綜合制鐵公司(Posco)並駕齊驅。作為中國製造業與世界先進水準比肩的公司,寶鋼在世界大型跨國鋼鐵集團的排序中名列第四,而利潤卻位居第一。其核心企業寶鋼股份在全球同行中噸鋼盈利能力最強,生產的高檔鋼材吸引了德國大眾和通用汽車等全球買家。
全球化的業務發展和資源配置,成為推動寶鋼增長的引擎。坐擁中國市場份額的優勢,寶鋼不遺餘力與國際鋼鐵巨頭新日鐵、蒂森克虜伯等合作,以獲得技術和管理優勢。它採取了更為嚴格的品質控制體系,每年把10%的產品投入國際市場,接受最挑剔用戶的檢驗。對上游資源的整合,從來就沒有脫離對全球下游客戶的爭奪戰。它與巴西多西河谷公司合資的鐵礦在巴西剛剛投入運行,雙方又投資建設了一座大型鋼廠,總投資達80億美元,初期年產量達到380萬噸,目標瞄準廣闊的美洲汽車、電子、通訊、機械等產品的市場。

NO.4 蒙牛: 快公司
短短七年時間,蒙牛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為行業的領先者。在瞬息萬變的商界,壓倒一切的優勢,快速、努力地推動發展,稍遲一步便機會喪失殆盡。這正是蒙牛受到讚賞的真正原因。
中國近千家乳品企業中,蒙牛何以脫穎而出?是因為執行力。蒙牛保持強大執行力的核心原則是: 在人人都是老闆的驅動下,蒙牛每天超越一個對手。在內部組織上,香港上市為其向規範的公司治理邁進鋪平了道路;蒙牛近30位高層集體持股,創始人牛根生為經理人搭建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在市場拓展中,蒙牛集中一切優勢資源打造強勢品牌,借助湖南衛視“超級女聲”電視節目名利雙收。管理層富有遠見的創舉,讓蒙牛擺脫了初創型家族企業的“利益分配”困境。

NO.5 國美: 行銷為王
不同於其他最受讚賞的企業,國美沒有獨到的新技術、創新的新產品。它的過人之處在于擁有吸引消費者的行銷能力。它創造的中國本土連鎖電器零售模式,讓公司在短短19年內迅速構建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2005年,國美的營業額達到179.59億元,在全國120多個城市擁有近400家連鎖店。
國美利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宣導“價格服務”的理念,由國美來擔當消費者的採購指導專家。不僅如此,它大膽變革了過去家電行銷傳統的思路,採用定制產品行銷模式,即通過國美賣場瞭解消費者的需求資訊,回饋給國美的製造企業,然後包銷、定制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此外,國美更重要的工作是資金鏈管理,在與上游供應商的談判中利用規模優勢獲得主動權,而在經營過程中強調產品快進快出,加快資金流動速度,避免產品升級所帶來的庫存積壓風險。

NO.6 招商銀行: 打造“中國花旗”
在飽受詬病的中國銀行業,招商銀行因其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良好穩健的財務表現、可持續的發展能力和優良的客戶服務與品牌,在國內外銀行界贏得聲譽。其非凡之舉在於,招商銀行與國際銀行業接軌的管理理念和實踐,使它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商業銀行。
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商業銀行,20世紀80年代末期,招行進行了首次擴股增資和股份制改造,成為獨立面向市場運作的“銀行業先鋒”。此後,招行率先在同行中獲得 ISO9001品質認證體系,為管理品質和服務品質的提升提供了保障。招行的夢想是打造“中國的花旗銀行”,它借鑒國外管理經驗,引進了mySAP ERP財務和mySAP ERP人力資本管理等系統,使企業在資訊透明度、管理控制、流程標準化等環節中與國際接軌。

NO.7 華為: 創新力
全球電信產業正在進入低毛利率、規模化的傳統產業時代,並購、整合為所有的公司蒙上陰影。在這種背景之下,華為的持續增長成了難能可貴的最大優勢。這家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擁有近兩萬名研發技術人才,它成功地將低成本的技術與高科技產品完美結合,塑造了令人驚歎的全球競爭力:2005年,華為銷售收入超過450億元,在光傳輸、交換機、WCDMA商用網路等領域,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供應商。
這並非一蹴而就,支持它的是創新。近年來,華為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年均超過30億元。2005年,公司新申請的專利首次超過思科,達到4389項。與此同時,華為利用全球市場配置研發資源,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和美國矽谷、瑞典、俄羅斯設立了研發中心,僅在班加羅爾的投資就超過1億美元,工程師超過1200人。在內部人才激勵上,華為宣導的“墊子文化”鼓勵研發人員為成果拼搏、奮鬥,通過崗位責任和貢獻報酬相結合的薪酬制度,為更多研發人才創造空間。

NO.8 同仁堂:國際化使者
在西藥治療理念盛行、監管體系嚴格的海外市場,百年品牌同仁堂生機勃發,年出口額達到1.6億元。這是同仁堂受到讚賞的重要原因。與聯想、海爾、寶鋼利用產品衝擊海外市場的企業相比,同仁堂的國際化更像是一場中國傳統文化的突圍。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同仁堂選擇了海外華人聚集地開設門店,這種“鄉情故土”的行銷,為同仁堂走向國際市場贏得“頭彩”。而在全球化運營中,同仁堂通過與和記黃埔合作,整合海外研發、銷售終端和生產基地,將香港作為國際化的經營總部,提升中藥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與此同時,為了贏得歐美消費者對中藥文化的信任感,同仁堂在當地堅持採用“名醫+名牌+名藥”的品牌之路,借助當地的研發機構的優質資源開發適合當地需求的產品。同仁堂過去十年的國際化經驗證明: 老字型大小品牌、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同樣具有生命力。

NO.9 SOHO: 品牌大師
在房地產企業因高漲的房價而備受暴利指責的時候,SOHO中國成功樹立了一個富有創意、打造時尚生活的企業品牌形象,而這也成為其入選本榜的理由。
雖然SOHO開發的主要區域集中在北京中心商務區3公里的範圍內,但這家公司的影響力卻遍及全國。它所宣導的SOHO(居家辦公)生活理念,迎合了中國新興中產階層對時尚、現代、獨立、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其現代、前衛的建築設計風格受到市場追捧,並贏得了建築界的讚譽。公司的創建者潘石屹和他的夫人張欣寫作博客,客串電影演員,更是時尚聚會和各類熱門電視節目的座上賓。他們喜歡時尚前衛的文化藝術和建築設計,宣導國際化現代都市生活時尚,為這個品牌增添了人性的魅力。

NO.10 TCL: 幸運者
TCL是唯一一家業務虧損、但仍進入本榜的公司。入選的原因在於,作為中國本土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商,TCL多年來形成的行業和品牌影響力仍然發揮作用,更多的調查者願意接受這家中國本土製造商扭轉國際化敗局的承諾和努力。
TCL面臨的挑戰在於: 即使在並購三年之後,依然暴露出國際化人才的缺失。如何找到具有國際化運營背景並能幫助TCL力挽狂瀾的“壯士”,顯然是當務之急。此外,全球層面的資源和系統整合迫在眉睫。尤其是歐洲業務,這是TCL巨額虧損的決堤口。如何將後端的製造、採購、供應鏈資源進行整合,從而降低成本,對於TCL仍然是關鍵一役。在戰略層面,如何在控制整合風險下實現TCL迅速向平板電視轉型,將是TCL能否再次“明星”的一個機會。不管怎麼說,TCL的前途漫漫,讓人甚為堪憂。

Saturday 29 September 2007

復 星 內 在 價 值 未 反 映

復 星 國 際 ( 656 ) 為 中 國 內 地 最 大 民 營 企 業 之 一 , 核 心 業 務 包 括 鋼 鐵 、 醫 藥 、 內 地 房 地 產 開 發 及 投 資 業 務 , 持 有 南 鋼 股 份 ( 600282 ) 、 復 星 醫 藥 ( 600196 ) 、 豫 園 商 城 ( 600655 ) 等 A 股 及 在 港 上 巿 的 上 海 復 地 ( 2337 ) 和 招 金 礦 業 ( 1818 ) 。 集 團 在 上 巿 時 籌 集 了 大 量 資 金 , 可 用 作 收 購 有 潛 質 的 投 資 項 目 , 包 括 焦 煤 及 有 色 金 屬 業 務 。 集 團 未 來 亦 有 潛 力 分 拆 旗 下 公 司 在 中 、 港 兩 地 上 市 , 屆 時 便 可 把 其 隱 藏 的 內 在 價 值 反 映 出 來 , 替 股 東 賺 取 豐 厚 的 利 潤 。 招 金 及 復 地 股 價 近 期 大 幅 上 升 , 可 提 升 復 星 的 資 產 淨 值 , 以 上 周 五 收 巿 價 計 算 , 招 金 及 復 地 分 別 較 8 月 底 上 升 109% 及 20% , 復 星 同 期 只 上 升 5.25% , 明 顯 落 後 。 可 在 12.8 元 吸 納 , 中 線 目 標 14.5 元 , 跌 穿 12 元 止 蝕 。
姚 浩 然   時 富 資 產 管 理 聯 席 董 事

Sunday 15 July 2007

林森池「如何在股市泡沫中求存」講座 筆記

注意:
1. 講座內容較以往鬆散, 因為今次多了兩位主持人, 林氏有時講講吓要答主持人的問題, 所以會跳來跳去
2. 為求原汁原味, 沒有加上任何個人意見, 口言化和一d非正式經濟用語都保留
3. 頁數對應新書page no.

「股市泡沫」
- A股已經安全著陸
- 國內領導人已吸收經驗,用宏調措施影響經濟
- A股泡沫主要在ST股

- 次按只是小問題
- 要留意長債(inverted yield curve)
- 5年息率由4.5%升至5.2%, 債券價格跌了13%, 再由5.3%升至6%, 即跌多13.5%, 債券價格前後跌了27%; 債券災
- 30年債: 6% 即 1/0.06 = 16.6 P/E
- 原因: 市場錯價, 短債貴過長債
- 現有inverted yield curve: 衰退; Fed收緊銀根
- 過去一年, 很多專家估錯, 以為美國樓市差會引發衰退, 但是很多經濟體同步擴張, 例如BRIC, 帶好美國出口
- 長債一定要高過短債息, 起碼6厘
- 國債到6厘, 企業債價一定跌
- 98金融風暴時企業債>20%
- 因此, 美國唔會減息

- 仍有stupid money買美債, 例如香港, 中國外貿盈餘
- 所以美債息仍未升, 儘管real interest低

- 中國現已開始買股(e.g. BX)唔買債

- 美匯指數歷年來低多過高

- 債怕匯價跌及通漲

- 因亞洲各國有太多外貿盈餘才會在債息同real interest相差無幾時仍買美債(這是stupid money)

- 因債券會行先過股災, 睇債券可預測股災

- 長債息一升, 股就跌或橫行
- 6厘還算安全(p/e = 1/0.06 = 16.6), 但8厘就要留意(p/e = 1/0.08 = 12.5)

「油價, FED rate, CPI之關係」
- 油價行先過cpi
- CPI係用按年升幅計, 未能反映真實情況
- CPI component內有d升有d跌, 拉勻好似無事(人為控制)
- FED只留意通漲, 不理經濟, 只會在衰退發生後才減息, 目的為維繫美元信心
- 5厘債, 通漲3.5厘, 實際利率1.5厘, 而人民幣每年升值4%, 實際上中國補貼緊美國
- FED最怕油價高, 引發通漲
- 所以油價, 商品價, cpi, 長期利率係領先指標
- 油價睇5年期油價
- 06年現貨油us$78, 5年期油us$68
- 最近, 5年期油us$73
- 5年期油無人炒, 純由煉油商與採油商決定
- 油價令食物價錢上升

- 油價$60-70橫行對油商極不利, 會減少profit margin, 從中石油06年業績可見

- 息口唔郁, CPI落, 油價落, 機構投資者即買股票

- 聰明錢買國企, 現時只係小泡沫, 估值仍合理

- book p133-140
- 過往泡沫
81年: fed rate 19%; p/e 21
87年: fed rate 10%; 香港3個月拆息升
再加上長和送紅股再拆細炒高股市, 然後集資100億; 爆破
94年: 香港可以用3個月拆息睇股市(由3%到7.25%), 息口見頂, 股市見底
97年: 3個月拆息去到16%

- 所謂止蝕, 只有當公司出現問題或宏觀環境改變才做, 即清倉

- 中移動股價上升落後於盈利增長, 為之市場錯價

Q&A
1. carry trade拆倉對市場影響? 比美債息升風險低
2. 中國數據要否考慮? 領導人反應快, 用宏調
3. 人民幣升多幾多年? 5年
4. 國內期指對香港影響? 未有對指數影響太大的國企, 而且國家審計署對國企監察

「國內銀行業」
- 銀行實際增長比各分析預期好
- 林氏都認低估了
- 對盈利可以樂觀一點
- 銀行一出A股, 溢價放入reserve, book會升
- 銀行賺息差同服務費收入
- 留意貸款質素
- 貸款分6個級數(低grade果d已收不到息)
- 招行合格loan比HSBC還高, 所以貴過HSBC- 要留意受關注doubtful的loan有機會惡化
- 買招行的投資者其實好專業
- 交行write off方面比較進取, 可能受HSBC影響, 盡量想早d write off所有壞賬

- HSBC? 07年會見底, 因06-07年write off最保守
- Check p202
- 05-06年短息高過長息影響收入
- 以前80年代尾正常yield curve所以賺多d

- HSBC的經營策略: 盡早完成所有write off; 等息差擴闊; 可以再用股票收購

「保險股」
- 以美國過往case, 保險股比銀行股跑得快
- 69-00年 AIG升200倍; Bank of America 升30-40倍

- 保險公司經營比銀行優勝: 成本低(沒有分行); 很少人斷供人壽保險; 賠款有數計, 銀行有擠提風險

- 現時國策向保險公司傾斜, 保險公司可做金融生意但銀行不可做保險

- 留意中人壽收購民生銀行發出通告時顯示的股權變動, 有d大行發輪但估錯市結果要出售手上中人壽持股對沖

- 宏利沒有保單增長都可以有2倍 P/EV; 所以中人壽可以有3倍 P/EV

- 但今年平保發A股會跑得快過中人壽
06年EV $10
07年EV $18; 3倍 P/EV = $54; 4倍 P/EV = $72

「電力股」
- 902盈運和控制成本佳
- 風險: 煤價再大升; 煤電聯動推遲
- 所以唔好100%買哂- 考慮: 賣了幾多度電, 成本幾多
- 睇多幾個月, 如電費不能加, 換馬銀行股

「監察手上持股」
- p83 比較聯通和中移上客量, 上客比例, ARPU, 持有941放心好多
- 要有剪存手上公司所有新聞的習慣, 還要細讀

「貴金屬」
- 不保值, 只係博有另一個傻瓜同你買
- 不會產生現金流和利息

「曹仁超對談」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表示01年買金, 但已於$650和$750時賣哂
- 一般人要止蝕, 因為沒有林氏的智慧!
- 豪宅到2% yield就會見頂(現時2.5%)
- 留意世界各地(e.g. 台灣, 日本)房地產牛市28年, 熊市可以達50年(e.g. 美國miami)
- 香港的房地產牛市已於1997年結束

Monday 11 June 2007

Morningstar的選股藝術

Morningstar是世界著名的基金評級機構, 如有投資基金的人士都應該知道它的名字. 經過多年的投資生涯後, 他們也總結了一套投資的方法, 亦合適普羅大眾去應用. 作為基金評級公司Morningstar的創始人馺分析員Dorsey在序言中透露,自己很少買基金,卻將差不多全部資產都投資於股票。他認為基金對那些不想自己花時間做研究的人確很好,但如果你喜歡分析公司,情況就不一樣了。
他認為個人投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你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先可以成功. 每個人都要擁有自己的投資哲學, 不要人云亦云. 挑選好股票是相當困難, 所以要集中在公司的基本面上分析, 學習關注公司的現金流和忘記股價, 對自己的投資要有信心和勇氣去做長期持有.
整本書是圍繞5個原則去作詳細的講解, 最可貴的是擁有針對不同行業的分析, 包裝金融(銀行, 保險, 財富管理), 公用事業, 能源行業, 工業原料和設備, 電信, 消費品, 傳巢, 電腦的軟硬件, 商業服務業等等....

1. 做好你的功課
作者指出,當投資者聽到一個投資建議,便希望在股價開始上升前馬上買入股份,但他們其實應該冷靜地判斷,花時間研究一家公司,以免作出不適當的投資決定。作者認為如不知道公司裡裡外外的詳細情況,就不應買入那家公司的股票;而要瞭解公司,就要花時間坐下來把年報及過去的財務報表從頭讀一遍並仔細研究行業的競爭者。

2. 尋找競爭優勢
能夠從眾多公司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公司在行業中具競爭優勢。競爭優勢可保一小部份公司的利潤,多年維持於平均之上的水平。一般來說,保持超額利潤時間愈長,股份長線投資回報便愈好,這些公司就是最好的長線投資對象。

3. 擁有安全邊際
所謂安全邊際,就是買入價應設在低於心目中的合理價值一段距離。作者舉例說,如果你認為可口可樂公司的PE應為50倍,那麼便應該等待PE回落至40倍才購買,這樣即使你後來發現你對公司的前景過於樂觀,亦可以因為設置了這個緩衝區而減低損失。作者表示,沒有股票年復一年地直線上升因此,如果等候時間夠長,大多數可以成功等候股價回落至出現較大折扣才買入。

4. 長期持有
投資者應把買股票視作重大的購買行為。作者指大家既不會一年買賣汽車、冰箱或者DVD機50次,也就不應經常買賣股票這種重要投資。作者認為不應該入短線投資的一大原因,是資金會複合增長,如果股票買賣頻繁,其間所扣除的買賣成本,會令最終的投資回報大受影響。

5. 知道何時賣出
最理想的情況是可以長期持有股份,但事實上幾乎沒有公司值得持有幾十年。此外,很少投資者只買入值一得長期持有的股份,因蹗知道何時賣出股份比何時買入更為重要。不會賣得太早或太遲的關鍵,是要不斷關注所持有股份的那家公司。他認為買入股票的公司新聞及行業信息,遠比你一天看20次股價有用,因為股價的短線上落,無助預測股份的走勢變化;股價的長遠走勢,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公司未來現金流的變化,而並非股份的過往表現。

另外有7項要避免的錯誤 :

1、虛幻的目標
2、相信這次與以往不同:必須成為市場歷史的學生
3、陷入對公司產品的偏愛, 搞清行業和商業模式
4、在市場下跌時驚慌失措:股票有吸引力的時候通常是沒人想買的時候,“最悲觀的時候是最好的買入時機”
5、試圖選擇市場時機 “市場時機的選擇是一個空前的神化,沒有一種策略能夠持續不斷地告訴你,何時該入市,何時清倉離場,而且也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否則就會有市場選時服務機構向你兜售生意了。”
6、忽視估值, 避免用過份高估的價錢買入股份, 注著安全邊際.
7、依賴盈利資料作分析:現金流重要性遠遠超過盈利,因為利潤太好調節了

競爭優勢:

作者相當著重公司的競爭能力, 在競爭力分析方面, 同在商科學到的知識差不多, 亦是應用價值鏈去分析. 分析一家公司的競爭優勢,遵循以下四個步驟:

1、評估公司歷史上的盈利能力Free Cash Flow(FCF):公司可以每年提取但不致損害核心業務的資金(強大的FCF是競爭優勢的極好信號)FCF/Revenue 告訴你每單位銷售收入轉換成超額利潤的比例淨利潤:算算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另一個角度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Returns on Equity(ROE):每1元投資產生的利潤,好工具,注意存在一些缺陷Returns on Assets(ROA):度量資產轉化成利潤的效率考察上述四個指標是,注意考察多年的資料(連貫性),作為估值,5年至少,最好10年其他指標: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ROIC. 然後估計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

2、建立競爭優勢當企業試圖建立競爭優勢時,企業戰略比所處行業更重要!!檢驗公司競爭優勢的來源時,要不停地問“為什麼”,從公司、競爭者和消費者的角度;一般而言一家公司要建立足夠的競爭優勢有5條途徑
1)通過出眾的技術或特色創造真實的產品差異化:無法持久,保持產品和技術始終領先一步,非常困難, 大量研發費用...偶爾會取得巨額超額利潤和股票收益,但是很難保持(提防依靠獨立創新保持競爭 優勢的公司)
2)通過一個信任的品牌或剩餘創造可感知的產品差異化:品牌的力量。注意:有些行業品牌沒什麼用.
3)降低成本並以更低的價格提供相似的產品和服務:DELL,在產品和服務很難區分的情況下,低成本策略通常非常起作用。原因:工序優秀(DELL) or 規模效益(很難超越,固定成本的杠杆優勢)
4)通過創造高的轉換成本鎖定消費者:競爭優勢的精細類型,比如銀行、軟體、醫療器械......
5)通過建立高進入壁壘把競爭者阻擋在外面:專利權、特許權(製藥公司、高通,注意考察是否依賴單一 專利或特許權,能保持多久).

3、能夠持續多久:競爭優勢的壽命深度上是能賺多少錢;寬度上是能保持多長時間(科技型公司常擁有很強但很窄的競爭優勢)很難準確評估,但至少思考能持續一兩年、幾年或者很多年, 一般技術較短,成本、品牌、鎖定或阻擋各不相同,但很難得出統一的結論

4、行業分析對行業的基本情況、毛利率、發展階段等具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以尋找行業前幾名的公司做大致分析

Sunday 27 May 2007

國歌

起來 還沒有開戶的人們
把你們的資金 全部投入誘人的股市
中華民族 到了 最瘋狂的時候
每個人都激情地發出買入的吼聲!
快漲、快漲、快漲!
我們萬眾一心 懷暴富的夢想
前進!前進!懷暴富的夢想
前進!前進!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yMn8PLSSns

Sunday 20 May 2007

龜兔賽跑 - 介紹西格爾的增長率陷阱

一位叫"脫苦海Tokuhon"寫了以下網誌, 但以02至07年計算,恆生(高派息代表,02年市盈率21.2)對思捷環球(高增長代表,02年市盈率104.8), 同樣以股息全數買入原股的方式, 投資恆生的增長是50%, 但投資思捷環球的增長達530%, 雖然那網誌說的不是絕對, 但還是有參考價值:-

脫苦海Tokuhon=>
筆者早幾天問了一個問題:
「長線投資以下兩隻股票,並將股息全數買入原股(或者以股代息),邊一隻會跑贏? A. 煤氣 B. 港燈」
結果大部份的答案均是A.煤氣,只有一位網友答B.港燈。這一點也不奇怪,煤氣是長期的高增長股,加上在國內市場大展拳腳,而且完全沒有續期的問題;反觀港燈,年年都要申請加價來維持准許利潤,零八年續約還是未知之數,海外投資連連失利。但可以有一位朋友獨排眾議呢?原來同筆者一樣,也看過西格爾(Jeremy J. Siegel)最新著作──《投資者的未來》。
先讓筆者解答上面的問題。
雅虎財經提供最遠的資料是2000年1月,筆者就以2000年1月至今來計算:
煤氣股價上升71%,港燈上升66%,相差5個百份點。
煤氣共派息$2.33,港燈共派息$11.175,相差4.8倍。
2000年1月以$100,000購入10,050股煤氣,收到股息後以該月收市價全數購入煤氣,至2007年4月底獲得12,296股,市值$228,704,增長129%
2000年1月以$100,000購入4,158股港燈,收到股息後以該月收市價全數購入港燈,至2007年4月底獲得5,954股,市值$233,709,增長134%
結果:港燈跑贏煤氣2.2%
為甚麼會出現這種違反常識的結果?這種現象是巧合還是具有普遍性?筆者先解答第一個問題。
股票   3煤氣    6港燈
市盈率  17.64  12.43
息率    1.87   4.64
派息比率   33%    58%
1. 煤氣的市場預期回本期(市盈率)比港燈長42%,令煤氣的實際增長率需要遠遠高於港燈才能追上
2. 港燈的派息比煤氣高2.5倍,將股息再投資的結果是港燈股東能更快地累積股票
3. 港燈把更多盈利派回股東,一方面使股東能動用更多資金增持股份,二方面公司保留盈利及資產降低,能使股東以更低價增持
到第二個問題,筆者列出同期幾類主要藍籌「龜兔賽跑」的結果:
銀行股 005匯豐:$208,337 011恆生:$206,656
地產股 001長實:$123,629 012恆地:$139,376 016新地:$152,142
工商股 013和黃:$80,890  019太古:$294,117
公用股 002中電:$232,741 003煤氣:$228,704 006港燈:$233,709
四類股票中,居然是公用股跑贏,甚至連匯豐也無法跑贏港燈這類低增長股。表現最差的,並不是飽受樓市摧殘的地產股,反而是當年因為3G交易打破香港有史以來盈利最高紀錄的和黃。而十隻股票中,表現最佳的居然是被人目為沒有突破性,且會被長期不景的航運及航空業拖累的太古!這又說明甚麼?西格爾 著《投資者的未來》提供了答案
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傑瑞米·西格爾(Jeremy Siegel)最近回顧道:‘哪些股票值得長期投資?’出人意料的結論是:對投資者來說,最好的股票並不是那些熱門的新行業的股票。在更多情況下,最好的股票是那些乏味傳統的公司,也就是那些出售香煙,挖掘石油,兜售軟飲料和口香糖的公司。西格爾總結說,投資者可以在指數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持有那些市盈率較低,分紅比例較高的股票,並且在股票投資組合中持有40%外國股票。“指數投資是個好東西,”他在一次採訪中說道。“但是現在,我做了所有的研究,我認為我們可以做的更好。”恰當的組合能夠使年度回報在指數投資的基礎上增加一到兩個百分比,他指出。“成長陷阱”是什麼因素令那些較為平淡的傳統股票的表現超過那些令人激動的創新者呢?“答案很簡單,”西格爾在書中寫道。“雖然新公司在收益、銷售甚至市場價值等方面都要比老公司增長的快,但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價格過高,使得投資難以取得良好的回報。高股價就意味著較低的紅利收益,因此通過紅利再投資獲得的股票也少。”西格爾把這稱為“成長陷阱”——投資者之所以傾向于花較高的價錢購買高成長性的公司股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公司未來的成長期望過高。從1950年到2003年,IBM的平均股價為其年收益的26.76倍,而標準石油的股價為其收益的12.97倍。IBM的紅利收益(每年的紅利除以股價)為2.18%,而標準石油則是5.19%.標準石油較高的紅利收益讓其股東能夠獲得更多的股票,形成滾雪球效應。“分紅非常重要,”西格爾說。“紅利再投資是很多長期成功的股票的關鍵優勢所在……股票投資的回報不是看收益的增長,而是單純取決於這一收益增長是不是超過了投資者的預期。對增長的預期也體現在市盈率上。投資標準普爾500工業指數成分股中市盈率較低的股票,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比投資標準普爾500指數高出3%的回報。如果投資其中市盈率較高的股票,那麼每年的回報則要比指數低2%。”
筆者無意在這裏再重複西格爾的論點,各位希望學習選股的讀者,請找這本書閱讀一下。如果大家認為這個經多年數據論證的理論是合理的話,可以預期目前以高市盈率(P/E)低息率搶購當炒股的人,在中長期來講將會付出代價,不如集中精神從低市盈率高息率的成份股中找「驚喜股」吧!

Sunday 8 April 2007

股市诗语

火窑

又是一天,
又是…,
股民期待的一天;
中行说…,
我忍不住了…,
工行喊…,
我不能再忍了!
平安人寿齐吼道…,
再忍下去就熊了;
蓝筹静静的倾听着,
倾听着二行二险的呼唤…
轻轻的细语了一句:
没人叫你们忍!
绩差、
假题材、
ST、
惊恐能齐声叫…
不好了,
大象要跳舞了;
大盘听到了,
狂挥着手欢呼着…
我又要长高了、我又要长高了…
火窑说话了,
你们涨吧!
我防守!
基金说话了,
再不涨!
季报就不好做了!
私募说话了,
涨就涨!
谁怕谁!
人民币发出了,
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呓语: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翻雲覆雨設局挖坑 投資者小心替別人高位接盤

證券日報 袁元

  資產注入 小心真經念歪

  近來的股市上,可真的說得上是熱鬧非常。而尤為引人注目的,則是在近年來一直被市場所唾棄的垃圾股來了個"鹹魚大翻身"。望著一個個坐上火箭騰空駕霧趾高氣揚的垃圾股,不禁使得剛剛領悟到"價值投資"理念真諦的投資者頓生感慨:到底是我們改變了股市,還是股市改變了我們。

  據有關資料統計資料表明,僅僅就在上周,有100多隻個股創出了一年來的歷史新高,其中絕大部分是低價股。很多低價股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裏,股價上漲了 50%以上。目前,市場上3元以下個股已經被徹底消滅。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已經幾乎被所有投資者遺忘的三板市場上,近來也是漲勢如虹,很多三板上的股票出現了只有買盤沒有賣盤的奇觀,有的股票一拉就是十來個漲停板,簡直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闖入了無人之境。

  在低價股和垃圾股橫衝直撞的背後,高高聳立著兩面大旗,其中一面上繡的是"資產注入",另一面上繡的則是"業績預增"。正是在這兩面光彩奪目的大旗照耀下,低價股才能一飛沖天,而臥槽其中的機構莊家則是張開了血盆大口,利用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上的不對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中小投資者的血汗錢鯨吞於腹中。

  資產注入,這個"看上去很美"的專業術語,是隨著我國上市公司股改的逐步深化而逐步流行起來的。其本意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把自家的最優質的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裏面去,以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資產品質,進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股價,從而達到控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雙贏"的目的。例如,雲南銅業集團把自家的銅礦山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雲南銅業裏邊,使得雲南銅業的盈利能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促使雲南銅業的股價一路走高。而寶鋼集團的整體上市,則使得我國投資者可以分享到我國鋼鐵生產第一巨頭的超額利潤。

  資產注入帶來的業績與股價齊飛的良好示範性,使得更多的投資者對具備資產注入題材的上市公司趨之若鶩。特別是對具備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其股價稍有一點點風吹草動,滿市場便是資產注入的謠傳紛飛。傳言最為囂張之時,一天之內竟有7家上市公司公告澄清其並無整體上市或資產注入之事。一時間,不論是市場內的大小機構,還是廣大中小投資者,一個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是削尖了腦袋四處打探上市公司的消息動向,以便及早抱上資產注入這個能下金蛋的胖娃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產注入這棵渾身放射著金光的大樹,也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場內資本的關注。特別是對那些前幾年深陷熊市泥沼不能自拔的私募資金而言,由於其所持有的股票大多是低價股或是垃圾股,在2005-2006年的大牛市里,這些股票由於缺乏投資價值而不被市場主流資金如基金所看好,造成其股價漲幅甚微,私募資金無法從其中安全獲利而出。在這種背景下,私募資金要想從低價股或垃圾股中全身而退,不得不走"設局"或是"挖坑"的老路。

  恰恰就在此時,有著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或是資產注入,或是整體上市,在市場上得到了主流資金和投資者的高度認可。資產注入,這個本來看上去與低價股或垃圾股沒什麼緣分的新概念,成了私募資金操盤人眼中的一根救命稻草。

  既然績優類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資產注入攀上百元股價的新高峰,那麼只要玩好"資產注入"這盤棋,低價股的股價也能借此翻上幾個跟頭。現在的關鍵就在於怎麼布好低價股"資產注入"這盤棋局。

  長期沉浸于股市的投資者都知道,低價股之所以低價,主要是因為其資產品質太差。而其控股股東也因為缺乏足夠的實力,對上市公司愛莫能助。在這種狀況下,要想玩好"資產注入"這步棋,還真的好好花一番心思才行。

  一是娶新驅舊。由來聞得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從資本逐利的本性出發,對於低價股那些原有的控股股東而言,找一個有錢或是有題材的新東家取而代之是最為常用的方法,而且只要是市場上喜歡的題材就先不分青紅皂白地裝進去再說。例如去年以來礦產資源類的資產注入最受市場投資者的喜愛,山東的一家上市公司通過把虧損資產置換出來和把鐵礦資產的注入,股價自去年底起在短短的三個月內翻了一番,涉足其中的資本賺的是眉開眼笑。可當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投資者對該公司注入的資產細一思量,卻發現其礦產資源可采量維持不了幾年。不過當注入的礦產資源竭盡時,這些"玩一把就走"的遊資也早就開溜啦,沒准正坐在屋裏數錢呢。

  二是大玩"莫須有"的遊戲。這裏面玩得最好的當屬炒作杭蕭鋼構的機構啦。機構嫌單玩"資產注入"還不夠過癮,乾脆製造出一個在安哥拉接到一個300多億元項目大單的故事。促使杭蕭鋼構一連拉出了10個漲停板,創造出中國主板市場上又一個新紀錄。不過,再大的牛皮也有吹破的時候,凡事過則不及。這不,機構到手的利潤還沒搬回家,就被證監會抓了個現行。

  三是偷天換日。為了攀上"資產注入"這棵大樹,遊資們是有資產要往上市公司裏面裝,沒有資產創造虛擬資產也要往裏面裝。利用如今便利的互聯網,遊資們雇了一些槍手在網上四處煽風點火,一會說這個公司有優質資產要注入,一會說那個公司要整體上市,撓的投資者心裏直癢癢。並借機在二級市場上興風作浪,總之就是一個目的,那就是"騙你沒商量"。遊資們打著"消滅 3元股"的大旗,在"資產注入"的幌子下,把那些扭虧無望的老垃圾公司策劃包裝為一個清純秀麗的新可人招搖過市,趁機把看客們的腰包洗了個精光。

  從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上來看,"資產注入"本來是上市公司通過優質資產的注入做大作強的手段,可當它被引進到中國證券市場才一年多的光景,在遊資的軟硬誘導下,這本原本用於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真經"正在被念歪。投資者,可要睜大你們的眼睛,學會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辨妖術,讓那些"假注入、真斂財"的機構們無處遁形。  

在三千中放松自己,在三千中回味过去……

一首博客火窑寫的詩:

大盘上三千了,
我买入了一只奥运题材股票,
后市还会继续买入其它奥运题材股票。
大盘上三千了,
我买入了一只世博题材股票,
后市还会继续买入其它世博题材股票。
大盘上三千了,
我买入了一只整体上市概念股票,
后市还会继续买入其它整体上市概念股票。
大盘上三千了,
我买入了一只实质优质资产注入股票,
后市还会继续买入其它实质优质资产注入股票。
大盘上三千了,
我买入了一只借壳上市的股票,
后市还会继续买入其它借壳上市的股票。
大盘上三千了,
我买入了一只高送转的股票,
后市还会继续买入其它高送转的股票。
大盘上三千了,
三千是头部中继还是上升中继?
大盘上三千了,
三千肯定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就象一千时也有人看多有人看空;
大盘上三千了,
三千大盘想上容易要跌也容易;
大盘上三千了,
三千里有钻石也有垃圾;
大盘上三千了,
三千中的操作就象一千点操作一样;
三千上了还会下,
三千下了还要上,
在三千中放松自己,
在三千中回味过去……

Friday 6 April 2007

IPO report - China Citic Bank

China Citic Bank to list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Wednesday 28 March 2007

IPO report - Country Garden

IPO report
Country Garden brings largest HK IPO by a Chinese developer By Anette Jönsson 23 March 2007
Hong Kong tycoons flock to the Guangdong-based residential developer which stands out because of its quick asset turnover and affordable prices.
Guangdong-based real estate developer Country Garden is currently pre-marketing what looks set to become the largest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n Hong Kong this year. At the talked-about deal size it would be more than three times China Agri-Industries’ $410 million offering that tops the 2007 list so far.
It will also be the largest IPO by a Mainland property company ever, exceeding Shui On Land’s $877 million deal (post-shoe) in September last year. Being only the second Chinese real estate company to seek a Hong Kong listing since then, Country Garden will be an interesting test of investor sentiment, coming as it does only days after China raised its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for the third time in less than a year.
According to market sources, the company is looking to raise around $1.3 billion (HK$10.1 billion) by selling 15% of the company through joint bookrunners Morgan Stanley and UBS.
The smaller-than-usual free-float – the required minimum is otherwise 25% -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stock exchange on the basis that the large deal-size will make the stock liquid enough even with 85% of the company in the hands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he exchange normally does not grant this kind of approval unless the deal size exceeds HK$10 billion.
Sources say a portion of the deal will be set aside for financial or corporate investors, however, leaving around $800 million to $900 million to sell to other investors. None of the corporates have been disclosed so far, but most of the Hong Kong property tycoons are said to have expressed an interest. Earlier this week, 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 chairman Lee Shau Kee told the local press that he intends to subscribe to HK$1 billion worth of shares and while this hasn’t been confirmed, the sources say there will probably be four or five such investors who could end up buying as much as $500 million to $600 million.“Country Garden isn’t very well known by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but with most of its developments just across the border in Guangdong all the Hong Kong tycoons are aware of it and want a part of it,” one source says.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being home to tens of thousands of Hong Kong-owned factories more and more Hongkongers are also buying homes in this region and Country Garden does advertise its homes in the Hong Kong media.At the low end of the talked about deal-size the company will have a market capitalisation of $8.7 billion, which will rank among the largest of the Mainland developers listed in Hong Kong.In terms of its business, Country Garden has the fourth largest land bank among the Chinese developers behind Shanghai-listed Vanke, Agile Property and Shimao Property. Of the total 18.8 million square metres, a massive 13.3 million sqm (or 71%) is available for future developments, which puts the company in a good position to benefit if property prices continue to rise. Syndicate analysts suggest the existing land bank will sustain the company for about five years, but project it will acquire another five million sqm of land in 2007, which will extend its development horizon to eight years assuming an annual completion rate of three million sqm.
About 4.6 million sqm of the land is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any also holds about 900,000 sqm of already completed developments that haven’t yet been sold. More than 90% of its 27 developments are located in the Guangdong province (several in the suburban areas surrounding Guangzhou), making it one of the largest residential developer in this region.
A recent expansion outside its home turf has drawn a mixed response from analysts, who argue on the one hand that it will help sustain the company’s growth strategy which requires continuous acquisition of land, and on the other that it leaves it more exposed to execution risk and higher costs. The company is a pure residential developer that special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d village-style residential hubs at the outskirts of cities that provide ample living space and natural greenery. The developments, which are targeted at middle-class home buyers, consists mainly of villas and townhou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some low-rise apartment buildings as well as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such as schools,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club houses and hotels.
One of the selling points of its developments is apparently its licensing agreement with McDonalds, which enables it to put the hamburger chain’s fast-food restaurants into its building complexes.
The homes are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because the company tends to sell them at affordable prices and doesn’t – like many other developers - deliberately withhold units in anticipation of price increases down the road. Construction is also quite quick at an average 12 months for villas and 18 months for low-rise apartments, which together with the fast selling cycle gives the company a real competitive edge.“Country Garden aims at quick turnover, sometimes at the expense of sub-optimal profit margin, and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the cash to new products. As a result, it achieves a high return on equity while home buyers enjoy almost instant price appreciation after purchase,” syndicate analysts note in a pre-deal report.
This, the report states, is a key reason for the company’s high growth rate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The share offer will comprise 2.4 billion new shares, with 10% earmarked for Hong Kong retail investors, plus a 15% greenshoe. As always there is a clawback mechanism that will kick in if the retail tranche is massively oversubscribed, but thanks to a second waiver from the 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the retail portion will be capped at a maximum 20%.Accordingly, if the retail tranche is 15-50 times subscribed the size will increase from the initial 10% to 15%, if the subscription rate is between 50 and 100 times the size will rise to 17.5% of the total and in case it is more than 100 times covered it will go to 20%.The price range won’t be determined until the launch of the official roadshow towards the end of next week, but fund managers say the valuations talked about so far suggest a flat to 20% discount to an end 2007 net asset value. Morgan Stanley estimates this NAV to be about HK$72 billion, while UBS estimates it at HK$64 billion, according to investors. That NAV discount may seem a bit tight in comparison with Agile, which is also based in the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rades at a 30% discount to NAV. However, NAV-based valuations vary widely and a 20% discount would for instance put Country Garden on par with Shimao and Vanke, while a 10% discount would give it a similar valuation to China Greentown. Independent property valuer CB Richard Ellis has estimated Country Garden’s total asset value (on a pre-money basis) at about HK$54 billion ($6.9 billion).Given the company’s strong market position, strong earnings growth and quick asset turnaround it would “probably be reasonable” for Country Garden to trade at a small premium to NAV once the IPO discount has been erased, one banker observes.According to investors, the two bookrunners are taking a slightly different approach in their views on the company with Morgan Stanley focused more on an NAV valuation, while UBS argues that the company’s quick turnaround of land and high earnings growth makes it more appropriate to value it on a P/E basis.Investors say UBS is applying a 14 times multiple to its 2008 net profit estimates of Rmb4.9 billion to Rmb6.3 billion to come up with a fair equity value of HK$70 billion to HK$89 billion. This would rank the company above the average P/E of 10 times among the Hong Kong-listed Mainland developers, but below the current market maximum of 18 times. Agile currently trade at a forward valuation of around 13 times.
Morgan Stanley is said to be applying a PE multiple of 11-17 times 2008, but to be pushing its NAV valuation more strongly.“It’s a trend for analysts to look at Chinese developers on a P/E basis, but if you do that you will have to assume that the company will be able to replenish its land bank at a decent margin,” one sector analyst says. “As sales have been picking up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company has been able to achieve very good earnings, but the thing about property companies is that they are cyclical and there is no way to fix the margin – it can either run away or narrow very quickly.” Given the company’s focus on townhouses and villas and should be quite exposed to recent government measures to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type of housing in particular. However,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company not that these measures are primarily targeted at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city centres, while Country Garden’s developments are all located in the suburbs where land is cheaper and the authorities tend be more flexible in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austerity measures.
Still, there is always a risk that this could change.
Country Garden is currently 70% owned by 25-year-old Yang Huiyan, who is the daughter of the company’s founder and present chairman,Yeung Kwok Keung. The remainder is owned by four other executive directors. The developer could be coming to market just ahead of another sizeable IPO from China Citic Bank. The Mainland lender is expected to start marketing within the next week or two of a deal that could raise more than $2 billion.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Citic Securities, Citigroup, HSBC and Lehman Brothers are joint bookrunners.

Sunday 25 March 2007

一些銀行股份的估計價值

匯豐控股:-
以07年預期PE為12倍及13%每股盈利增長,預期明年值147.53,而現今內值是133.76,以九五折價127.07可買入,但市價已到了137.2.

渣打集團:-
以07年預期PE為14倍及14%每股盈利增長,預期明年值211.62,而現今內值是188.82,以九五折價179.38可買入,但市價已到了224.

恒生銀行:-
以07年預期PE為16倍及5%每股盈利增長,預期明年值105.75,而現今內值是96.48,以九五折價91.65可買入,但市價已到了110.2.

交通銀行:-
以07年預期PE為26倍及25%每股盈利增長,預期明年值8.71,而現今內值是7.66,以九折價6.89可買入,但市價已到了7.94.

招商銀行:-
以06年預期PE為35倍及30%每股盈利增長,預期明年值14.7,而現今內值是13.06,以九折價11.75可買入,但市價已到了16.16.

市場比筆者樂觀.

不受市場氣氛影響的投資法

一, 於GDP處於正數時,定期以月供形式買入指數基金,如看好恒指買2800,H股買2828及A股買2823,它們的成交量都有保證:-

2800於一月至三月份成交金額如下:-
2007/01/31: 1,140,366,284
2007/02/28: 764,019,278
2007/03/23: 975,385,851

2828於一月至三月份成交金額如下:-
2007/01/31: 516,222,012
2007/02/28: 318,453,583
2007/03/23: 329,292,015

2823於一月至三月份成交金額如下:-
2007/01/31: 10,752,903,725
2007/02/28: 7,555,321,906
2007/03/23: 5,444,248,032

二,由於己經與大市同步,所以不急於買入自己選定的公司股份,等到它們當中最超值的股價出現時,把指數基金換到最超值的股份,然後持有,"BUY & HOLD",同時繼續買入指數基金,不理會市場氣氛.

三,繼續持有自己已經買入的公司股份,享受股息收入及復利增長的好處,只能在以下三個理由下賣出股份;1)公司基本因素或質素上有改變,2)股價已經大大脫離應有價值,下跌風險上升,3)有其他明顯更好的投資項目.

四,於經濟轉壞時GDP負數,停供指數基金,保留實力,至於已經買入的公司股份可換入防守性更强的投資項目如保險或民生必需或環球性公司股份,不過要留意風險是否系統性的,不可避免的.

曹仁超說未有一百萬美元的十個理由

一、你浪費太多蚊年追求物質生活上,而冇專注建立自己財富,包括花費太多錢時裝、化妝品、旅行及購買奢侈品上。  
二、你對開支冇預算,例如經常利用信用卡貸款去消費而支付高昂利息,而非等到自己有足夠蚊年時才去消費。  
三、你有壞習慣,包括吸煙、蒲酒吧、賭波、賭馬,耐唔耐去澳門。自己未擁有大量金錢前,早已花掉「種子錢」(Seed money)。  
四、你冇目標,尤其係財富目標。你寧願上網玩遊戲,亦唔學習財富管理。  
五、你冇心理準備。例如六十年代我老曹因為未有資本,所以每天做三份工(除返證券行外,將自己投資心得寫成文章到報館發表賺稿費;從證券行放工後替人家子女補習賺錢)。我老曹最初一萬元資本就係用呢個方法獲得。  
六、你太歡喜炒短線。例如用一萬元去賺三千元,用十萬元去賺一萬元,而不讓利潤往前跑,結果賺係「細」錢,一唔小心卻輸「大」錢。  
七、你以為別人會為你管錢。你可以諮詢許多人意見,但決定權仍你自己手上,別人係唔會為你金錢做決定,因為最後得失係你自己。你損失,別人唔會賠畀你;你賺,亦唔會將利潤50%分畀別人。  
八、你投資自己唔識東西。例如越南股市,我老曹去年雖睇好但冇投資,因為自己不懂。  
九、你怕輸,不明白「止蝕唔止賺」道理。只要心理上準備損失15%投入資金,你已可心安理得地去投資。但太多人寧願將錢存入銀行畀通脹蠶食都唔投資,因為怕輸錢,唔明白「小財唔出,大財唔入」道理。  
十、你根本上冇興趣擁有一百萬美元以上財富。唔少人對賺錢興趣唔大,身上只要有D錢便想辦法花掉,而冇興趣學習錢搵錢。寧願去行街、睇戲、食飯、唱K,連每天睇《信報》都視為苦差,又點可賺得一百萬美元以上財產?你唔理財,財點會理你?

林森池的投資十戒

林森池1969年初己涉足香港股市。1972年受聘於英國維高達證券公司(香港分行),成為“在職受訓”(Trainee)證券分析員,對香港上市的股票進行基礎分析。他的經驗值得參考﹕-

一、 戒短線急攻近利買賣,不要貪圖蠅頭小利。

二、戒被捲入狂潮的洪流,不要被外來不理性的亢奮,令你跟隨潮流作出投資。例如科網泡沫、地產狂潮等都是好例子,2000年買入科網股,或1997年地產高峰時買入住所,你都會很痛苦。最近,澳門賭業概念股急升,亦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不要被貪婪及無理性恐懼控制投資決定。股市大崩潰時群眾的拋售,一定會導致你產生恐懼。這時候你要克服恐懼,作出人棄我取,購入「千里馬」。

四、戒買新股。 畢非德從不買入新股,這是他的成功要素之一。他作出投資決定前,必須分析公司過往的業績。

五、避開所有衍生工具,林治和畢非德同樣認為政府要取締衍生工具。衍生工具的經營者,就是天空中的獵鷹,無時無刻窺伺你的小雞蛋。

六、戒聽流言或「貼士」,流言會令人疏於學習,不做自己應做的工作,迷失方向,不從事正確的分析。

七、不要過分分散投資。這個世界「千里馬」不多。過分分散投資,會拖低你的投資回報,好的「千里馬」可能三、五隻已經足夠。

八、不要買落後股。落後的馬匹很難有奇?出現再迎頭趕上,公司股價表現落後,背後一定有其原因,你要細加分析,不要有撿便宜的心態。

九、避開他人的「婚禮」。從過往收購合併的經驗中,筆者發覺很多「婚姻」都是悲劇收場,例如盈科收購香港電訊就是最好的例子。1973年置地收購牛奶,至今置地股價仍沒法回復當年水平。

十、戒有「刀仔鋸大樹」的心態。緊記投資是一門嚴肅的工作,並非「六合彩」的賭博。筆者年輕時也有同樣的心態,認為一家小公司能夠順利發展的話,從小到大的增長過程,會比市值大的公司快,這個概念是錯誤的。

理論上,每個行業都會經歷起飛階段,但當一個行業起飛時,並非所有公司都能在起飛階段得益,從事同樣行業的小公司,在經營方面是有意想不到的掣肘,令到他們比大公司落後。例如大公司現金流充足,在重新投資的時候,規模比較大,所以爭取到經濟效益,增長會較快;小型公司除了面對資金的掣肘外,其他方面如內部監管、管理層的誠信、品牌的建立等,所面對的困難會比大公司為多。「細細粒,容易食」的心態是絕對要避免的。

舉例說,八十年代航運業出現困難,包玉剛系的隆豐投資,可以成功轉型收購九倉,因為公司有足夠的規模,得到銀行的支持。另一家大公司和記洋行,1974 年出現財務困難,但由於規模太大,香港不容許這樣大規模的企業倒閉,所以由匯豐銀行接管,最後將控制權賣給長實,成為今天的和黃。同樣情況,今時今日在中國大陸,國務院絕對不容許中國人壽破產。一旦出現的話,其影響太深遠,社會不能承擔。但是上海地產、歐亞農業,都是可以置之不理的公司,可以隨時人間蒸發,也無傷大雅,損失的只是無知的小投資者。2004年10月20日,《亞洲華爾街日報》透露,投資老將林治亦損手於細價股。2003年林治購入一百八十萬股SafeScript Pharmacies Inc.,相當於該公司8%股權。2004年10月,美國證監會向該公司的前管理層提出訴訟,認為管理層曾經誇大營業額與溢利,股價當然應聲下跌,林治亦措手不及,只有認命。管理層的人事關係及誠信,往往是小公司的無法茁壯成長的要素。

市場先生的投資心得

以下是市場先生的投資心得,很多是似曾見過,有與東尼,林森池和巴菲特的心得相同,是價值投資的精髓,值得參考:-

1. 投資第1課要學如何不用止蝕
2. 有大智慧就不要趁勢
3. 價值投資的精髓: 乘人之危
4. 溝落唔溝上, 股價越跌越抵買
5. 股價越升越恐懼, 股價越跌越進取
6. 不要為分散投資而分散投資
7. 以收購者的身份進場, 以經營者的心態持有
8. 人棄我取: 從52週低位股中尋寶
9. 人人恐懼正是貪婪時
10. 看好人民幣升值要買賺人民幣的公司
11. 避開股市變色龍
12. 現金非王: 100%持股有何不可
13. 股息再投資, 享受複利的威力
14. 人人都需要理財(人人都可以財務自由): 儲蓄+投資
15. 誰是你的朋友: 公司盈利或股價走勢
16. 投資鬥EQ不是IQ
17. 成為賺取你最多錢的公司的股東
18. 投資你最熟悉的行業和公司
19. 風險來至投資什麼(對象)而非投資多少(金額)
20. 做一個輕鬆快樂的投資人
21. 人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永久組合
22. 以小孩子單純的樣式縱橫股市
23. 投資要遠離報價機
24. 成功投資者要走窄路
25. 不要將信心建築在股價上升之上
26. 長線投資者像園丁

Saturday 17 March 2007

財富

財富可分為兩類,"有形" 與 "無形"。"有形財富" 包括物業,金錢, 股票同基金; 而 "無形財富",其實更為重要,即包括財商(FQ)、EQ、耐性同經驗。 一般人如果缺乏 "有形財富", 只需要學習如何提升自己的 "無形財富" ,以便累積 "有形財富"。累積過程需要頗長時間,所以時間是我們的 "朋友"。
相反空有 "有形財富" 而缺乏"無形財富",可能連原來擁有的財富都會失去。

Sunday 4 March 2007

九型人格 (二)

昨日到一間樓上書局,睇有關九型人格的書,有以下記錄:
九型中沒有最好或最壞,每個人都會屬於其中一個類型,不會改變,只會走向其他兩個類型,在安定時會變成另一類型,在壓力下亦變成另一類型.次序為:
1->7->5->8->2->4->1,例如屬於5號性格的人在安定時會變成有8號性格,來補足原有性格的不足,在受壓時變成有7號性格。
另一次序為:
9->3->6->9

Saturday 3 March 2007

九型人格

今日如常地在上班途中看都市日報,看到一篇叫"焦點"的副刊講九型人格,非常有趣:

細說九型人格

人人有一格,你屬哪一格?早在二千多年前,有哲學家已歸納了,其中九種最常見性格形態,創立了九型人格學說,到六十年代由美國一批心理學家整合推廣。九種不同的人性特質,原來同時都會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但其中一種會主導我們的性格。心理學的性格分類有很多種,多數以人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分類,而九型人格ENNEAGRAM,就着重人的內在動機。

經常批判自己和別人的錯誤,看事物常常覺得不夠完美
1號的人喜歡規矩和原則,要求很高,甚至會吹毛求疵;但他們勇於承擔責任,想改革一切不完美的事。

直覺地看到別人的需要,卻很少表達自己的需要
2號性格最渴望被愛,他們會處處幫助人,在別人的讚賞中,找到被愛的感覺,他們的佔有慾亦很強,不自覺地喜歡控制別人。

做每一件事,都是為獲得他人的讚美和掌聲
3號性格渴望成就,喜歡競爭及比較,善於觸摸別人心意,變成對方想要的形象,但因為太在意別人看法,很多時會迷失自己。

對某件事有深刻感受,就會沉溺在那種情緒,不斷回味箇中感受
4號的人渴望與眾不同,他們多愁善感,經常覺得孤獨;很想尋覓自己的身份,愛情和美感對他們很重要。

善於分析,喜愛尋根究底,強調思想重於行為
5號看這個世界是充滿奧秘,他們最喜歡遠離人群,觀察和解構事物,不怕孤獨,亦不喜歡有情緒。

憂心事情會出錯,經常預備好應變計劃,以防問題真的發生
6號的人很易憂心和敏感,危機意識很強,會作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亦很忠於自己的團隊和親人。

覺得這世界,充滿刺激好玩的東西,要讓自己生命充滿樂趣
7號的人追求的是快樂,他們喜歡新鮮和創意,最怕沉悶和規範,遇到痛苦會盡量逃避。

有強勢外表,有意無意給人壓迫感,內在脆弱卻不為人知
8號性格的人,核心的渴望是成為強者,帶領和保護身邊的人,他們愛恨分明,坦白直接,討厭別人軟弱。

會自動融入別人的喜悅?,若有情緒衝突,會感到很痛苦
9號性格是和平主義者,他們對很多事也無所謂,容易受環境影響,比較優柔寡斷,但很懂得欣賞和包容別人。

看完後就發現,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的性格,真與其中些性格非常相似,有趣!